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沙尘暴》:层层累积,如建房般垒砖

《沙尘暴》:层层累积,如建房般垒砖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风沙里长出来的警察故事
说实话,接到《》剧本的时候,我正被各种警匪片邀约轰炸得头疼。那些剧本里的警察不是神枪手就是格斗专家,穿着笔挺制服在都市丛林里飞车追逐。但当我翻开《沙尘暴》第一页,扑面而来的西北风沙味立刻让我坐直了身子——这才是我想要的故事。
《沙尘暴》:层层累积,如建房般垒砖-1
故事发生在甘肃瓜州的柳园镇,一个曾经因为铁路和矿场热闹过,现在却慢慢被时代遗忘的地方。我演的老警察陈江河就像这座小镇一样,身上带着被风沙打磨过的痕迹。他不是那种能一枪毙敌的超级警察,就是个每天和街坊邻居打招呼,会为了一碗牛肉面跟小贩讨价还价的普通人。但正是这种普通,让这个角色特别有嚼头。
记得第一次去柳园镇勘景,站在废弃的矿场边上,风吹得人睁不开眼。当地老人说这儿最红火的时候,火车站天天挤满全国各地来的工人。现在铁轨都生锈了,但那些故事还藏在每道墙缝里。我突然就明白了陈江河为什么总爱在值班室擦他那把老式转轮枪——那不仅是武器,更是一个时代的纪念品。
导演高群书是个细节控,开拍前拉着我把陈江河的前半生都捋了一遍:他年轻时怎么从矿工子弟考上警校,第一回出现场吐得昏天黑地,还有那个嫁到外地的前妻…这些剧本里没写的”前传”,反而成了我最珍贵的创作素材。比如有场戏是陈江河独自吃面,我特意让道具组找了当地最地道的黑瓷碗,吃面时故意发出很大的吸溜声——这是我在镇上面馆观察到的,老西北人都这么吃,觉得香。
拍摄那三个月真是遭罪。海拔高得让人头晕,干燥到每天睡醒鼻孔里都有血痂。但奇怪的是,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反而帮我摸到了角色的脉搏。有场夜戏要在零下十几度的戈壁滩拍,我裹着陈江河那件起球的旧棉袄,突然就理解了他为什么对调去市里的机会犹豫不决——在这片荒凉里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连痛苦都成了舍不得割舍的熟悉感。
最难忘的是和老戏骨马少骅的对手戏。他演我师父,戏里要扇我一耳光。排练时我们试了各种演法,最后决定真打。那巴掌下去,我耳朵嗡嗡响,但镜头里陈江河眼睛里瞬间涌上来又硬憋回去的泪光,比什么表演技巧都真实。收工后老爷子一个劲道歉,我反倒特别感激——西北汉子之间的情谊,不就是这种又糙又真的味道吗?
现在回想起来,《沙尘暴》最打动我的,是它讲出了小人物的尊严。陈江河破不了什么大案要案,整天处理的都是谁家羊吃了谁家菜这种鸡毛蒜皮。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让他在沙尘暴来临时,成了小镇居民心里最踏实的那根柱子。有场戏是他蹲在派出所门口修自行车,修着修着突然抹了把脸——这个即兴加的细节后来成了全片我最满意的瞬间,那是属于平凡人的英雄时刻。
记得杀青那天,剧组的车开出柳园镇很远,我还能在后视镜里看见那片灰黄色的天地。陈江河这个角色就像戈壁滩上的骆驼刺,看着不起眼,根却扎得特别深。要是观众能从这片风沙里,嗅到一点生命的韧劲,那我们这帮人的罪就没白受。演戏这事儿,说到底不就是把生活里那些说不清的滋味,想办法端给观众尝尝吗?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