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精选:《阿甘正传》团队再聚首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阿甘正传》的老搭档在客厅里重新相遇
记得《阿甘正传》里那个总是对阿甘说”跑啊,福雷斯特,快跑”的珍妮吗?还有那个抱着一盒巧克力的阿甘?三十年后,汤姆·汉克斯和罗宾·怀特又聚在一块儿了,不过这次他们不再是奔跑的少年,而是一对面临婚姻危机的中年夫妻。
《此心安处》放出的”生日愿望”片段特别戳心。玛格丽特(罗宾·怀特饰)在50岁生日这天,盯着蛋糕上的蜡烛发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这半辈子都在为别人活——先是做女儿,然后当妻子,再成为母亲,却从来没认真想过”我到底想要什么”。这个场景拍得特别真实,镜头就怼在她脸上,你能看清她每一条细纹里藏着的疲惫。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这次玩了个很酷的视觉创意。整部电影的主要场景就发生在一个客厅里,但这个客厅会随着时间流逝不断变化。你看着雕花壁炉慢慢变成简约的现代风格,墙纸从繁复的花纹变成单色调,连沙发上的抱枕都在悄悄讲述时代变迁。最绝的是有个长镜头,玛格丽特的女儿在2023年接电话,镜头一转,她外婆在1950年代的同个位置熨衣服,两个时空就这么自然衔接在一起。
三代女人的故事在这个客厅里轮番上演。外婆那辈人觉得婚姻就是女人的归宿,到了玛格丽特这代开始纠结”我能不能为自己活一次”,等到她女儿干脆直接拎着行李箱离家出走。保罗·贝坦尼演的女婿特别有意思,他总在客厅角落摆弄那台老式收音机,好像这样就能躲开家里女人们的”战争”。
汤姆·汉克斯这次演的理查德完全不是阿甘那种憨厚样。有场戏特别扎心,他坐在已经掉皮的皮椅上,对着空荡荡的客厅说:”我以为把工资都拿回家就够了。”这时候镜头慢慢推向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里每个人都在笑,但现在这个家早就裂开了缝。
电影里那些家居细节简直能当历史教科书看。60年代的碎花窗帘配着《广告狂人》里那种玻璃杯,80年代突然冒出来的录像机和迪斯科球,千禧年后客厅里多出来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美术指导肯定是下了血本,连茶几上随手放的杂志都精确还原了当年的刊物。
凯利·雷莉演的叛逆女儿有句台词特别狠:”你们总说客厅是一家人团聚的地方,可我在这闻到的全是火药味。”说完就把外婆留下的陶瓷摆设摔了个粉碎。这个场景安排在圣诞节,窗外飘着雪,屋里圣诞树上的彩灯明明灭灭,把每个人的脸照得忽明忽暗。
米歇尔·道克瑞演的小女儿是全家最通透的人。她总蜷缩在客厅窗边的单人沙发里,冷眼看着姐姐和妈妈争吵。有次她突然说:”知道为什么这个客厅让人喘不过气吗?因为这里堆了太多没人说出口的话。”镜头随着她的话扫过房间,书架上蒙尘的相册、钢琴上没拆封的信件、茶几底下露出来的药瓶,全成了潜台词。
这片子最厉害的是让你觉得导演在客厅里装了隐形摄像头。玛格丽特和丈夫吵架时下意识揪沙发流苏的小动作,外婆总把遥控器藏在坐垫下面的习惯,女儿每次回家先把包包扔在玄关柜上的特定角度——这些细节堆起来,比什么大道理都更有说服力。
当玛格丽特终于决定搬出去时,她站在门口回望这个客厅。阳光透过蕾丝窗帘照在拼布沙发上,那场景美得让人心碎。这时你才明白片名为什么叫《此心安处》,原来导演早就在每个镜头里埋了答案:所谓的家,从来不是四面墙围起来的空间,而是那些让你能安心做自己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