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水西流》百度网盘国语版TC版【HD1080P/3.4G-MKV】迅雷资源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阴雨天里的悬疑游戏:当《怒水西流》只剩下潮湿的芦苇丛
江边的天空永远阴沉沉的。这大概是我看完《怒水西流》后记得最清楚的画面。冯勇沁导演似乎特别钟情于这种黏腻潮湿的视觉氛围——连绵不断的雨季,芦苇丛在风中摇晃,养猪场幽暗的灯光在深夜忽明忽暗。这些画面确实漂亮,宁理饰演的兽医在芦苇丛中发现尸体时,泥水浸透了他的雨靴,这个镜头让我下意识缩了缩脚趾。
电影开场就是二十年前那桩连环奸杀案。被害人被丢弃在芦苇荡里,雨水冲刷着苍白的肢体。这个画面和当下时间线里失踪的养猪场兽医于娜(刘敏涛饰)的案子形成了某种呼应。导演显然想用这种并置来制造悬疑感,但说实话,看到第三具尸体以同样姿势出现在芦苇丛中时,我已经开始走神——这些符号化的场景堆砌得太刻意了。
王迅演的那个警察角色最有意思。他总是一身湿透的制服,在办案时不停地擤鼻涕。这个细节设计得不错,至少让我相信他真的在雨季的江边跑了一整天。但问题是,当他在追查于娜失踪案时,电影突然插进来一段他在家给女儿扎头发的戏。镜头很温情,配乐很舒缓,可这和主线有什么关系?后来我才明白,导演大概是想表现”警察也有家庭生活”这么个浅显的道理。
最让人恼火的是那场暴雨中的车祸戏。于娜的丈夫(宁理饰)开车冲进江里,镜头在水下拍他挣扎的样子,然后突然切到他在养猪场给母猪接生的画面。这个转场确实漂亮,可为什么要这样剪?是想说生命与死亡的循环?还是暗示兽医对生命的态度?电影后面再没提过这茬,就像导演突然想起来要加点艺术感,随手扔了个隐喻进去。
刘敏涛的表演算是个亮点。她饰演的于娜在失踪前有个特写镜头:在养猪场的灯光下,她给一头生病的猪打针,手指在颤抖。这个细节比后面所有悬疑戏码都更让我印象深刻。可惜的是,电影没给她更多发挥空间,她的失踪更像是个引子,用来串联起那些风格化的空镜头。
说到悬疑感,电影犯了个致命错误——它太执着于让观众”猜不到”,却忘了让观众”愿意相信”。比如于娜丈夫那个莫名其妙的梦游设定,或者老警察突然提起的二十年前自己经手过的类似案件。这些情节抛出来时很唬人,可既没有前因后果,也对解谜没任何帮助。到后来我发现自己在数银幕上出现了多少次芦苇丛,而不是关心凶手是谁。
养猪场夜戏本该是全片最惊悚的部分。幽绿的灯光下,宁理穿着橡胶围裙在给猪分尸,背景音是持续不断的猪叫声。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南方车站的聚会》里那些扭曲的空间,但区别在于,刁亦男知道为什么要拍这些画面,而《怒水西流》给我的感觉是导演先想好了要拍什么风格化的镜头,再硬往里塞剧情。
影片最后揭晓凶手时,我旁边的观众小声说了句”就这?”。确实,当所有符号化的影像堆积到两个小时后,得到的却是个如此平庸的解答,那种感觉就像在芦苇丛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半天,结果发现又绕回了起点。片尾字幕升起时,银幕上还在下着雨,我突然很想知道,如果把所有下雨的镜头剪掉,这部电影还能剩下什么?
或许能剩下宁理在养猪场给猪接生时的那句台词:”有时候你以为在救命,其实是在送终。”这话倒是很适合用来形容这部电影——它本可以成为一部探讨罪恶如何在小镇滋生的好作品,结果却把自己困在了形式主义的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