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烫年华》迅雷资源种子下载【HD720P/3.6G-MKV】国语中字超清版百度云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深圳打工人自己的电影,这次镜头对准了真实的我们
最近有部纪录片《滚烫年华》悄悄火起来了,说的就是咱们深圳打工人的故事。这片子来头不小,深圳市总工会牵头搞的,广东省总工会和深圳市委宣传部都在后面撑腰,5月10号刚上映就入围了一大堆电影节。说实话,以前总觉得工会就是发发福利搞搞活动,没想到这次玩这么大,直接把普通打工人的日常拍成了电影。
这片子分四个部分,《远方的风景》《夏日旅途》《下一站,翻身》《十八岁的列车》,光听名字就特别有深圳味儿。导演组跟拍了8组深圳职工,把他们的故事跟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城市发展串在一起。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没找什么大老板或者成功人士,全是咱们身边那种天天挤地铁的普通人。
有个叫楼佳嘉的程序员特别有意思,白天在科技园当码农,晚上居然跑去讲脱口秀。电影里他说:”在深圳当程序员就像在流水线上拧螺丝,但这座城市总在提醒你别忘了自己还能有别的可能。”这话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去年我们公司裁员那会儿,我也偷偷在B站开了个账号做开箱视频,虽然现在粉丝还不到500个。
还有个年轻妈妈邵书芳的故事特别戳人。她通过工会那个”圆梦计划”把大学念完了,电影里拍她一边在电子厂上班,一边背单词的场景,让我想起自己刚来深圳在奶茶店打工,每天趁午休用手机刷题的日子。现在她在社区工作站找到了新工作,电影里有段她帮外来工子女办入学手续的镜头,弹幕都在刷”这就是深圳温度”。
这片子拿奖拿到手软,什么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巡展片单,”十四五”文化工程的项目,广州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都入围了。我特意查了下,它还是国家影像典藏工程的入选作品,就是说以后的人想了解现在的深圳,可能就得看这部片子。想想还挺神奇的,我们这代打工人的日常居然成了”历史资料”。
听说这片子全国公映后,深圳市总工会还要搞个”工夫”系列纪录片品牌,专门记录劳动者和深圳发展的故事。他们说要建个城市发展的影像档案库,我猜以后咱们的孩子要是想知道爸妈当年怎么在深圳打拼的,估计就得翻这些片子了。
看电影的时候,隔壁座位的姑娘一直在抹眼泪。散场时她跟我说,来深圳五年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和自己这么像的角色。其实想想,深圳从来不缺光鲜亮丽的宣传片,但能把外卖小哥赶单、流水线工人倒班、程序员改bug这些琐碎日常拍出温度的,这才是真正属于打工人的城市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