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在此》国语版网盘「BD1280P/3.6G-MP4」未删减版资源分享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一位母亲被迫成为战士:《我仍在此》里那个在历史夹缝中重建生活的女人
“妈妈,爸爸为什么还不回家?”小女孩的问题像刀子一样划破寂静的客厅。银幕上,费尔南达·托里斯饰演的尤妮斯·派瓦正在整理丈夫的书桌,她的手突然停在半空中——这个不到三秒的停顿,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让人心碎。这是《我仍在此》里最让我坐立不安的片段之一,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用他标志性的克制,把一场政治迫害转化成了餐桌上永远空缺的座位。
你可能还记得塞勒斯在《中央车站》里如何让老妇人多拉和小男孩约书亚的公路之旅成为整个巴西的缩影。这次他选择了一个更私密的角度——透过尤妮斯家的窗户,我们看到1964年巴西军事政变如何像暴雨般浸透普通人的生活。原著回忆录作者马塞洛·鲁本斯·派瓦(尤妮斯的儿子)写道:”那天之后,母亲做的炖菜再也没有从前的味道。”电影里有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尤妮斯总在深夜熨烫丈夫的衬衫,蒸汽升腾中,摄影机捕捉到她颤抖的嘴角。这些衬衫永远不会再被穿上了。
费尔南达·托里斯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当军政府人员闯进她任教的大学时,她正在黑板上画宪法条文结构图。镜头从她沾满粉笔灰的手指慢慢推到瞳孔——你能清晰看见恐惧如何被压缩成一种更坚硬的东西。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圣保罗电影节首映时,有位观众说:”托里斯让坚韧有了具体的温度,就像握住一杯滚烫的马黛茶,既不能松手又必须承受。”
特别要提的是老年尤妮斯由托里斯的现实中的母亲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饰演。这对真母女在法庭戏份里的隔空对望堪称魔幻现实——年轻的尤妮斯在为政治犯辩护,而年老的自己站在旁观席。导演塞勒斯说这个设定是偶然:”蒙特内格罗来探班那天,我突然意识到历史就是无数个当下的叠影。”
影片最震撼的段落发生在洗衣房。尤妮斯发现女儿偷偷藏起父亲的照片,她把湿衣服一件件挂起来,水珠滴落的声音渐渐变成军事法庭上的打字机声。塞勒斯没有用任何闪回,仅仅通过声音设计和托里斯逐渐挺直的背部线条,就完成了一场时空折叠。这种技法在威尼斯拿下最佳编剧奖时,评委会主席特别提到:”它证明政治创伤最真实的记录往往不在档案室,而在晾衣绳的褶皱里。”
有个细节特别戳人:尤妮斯成为人权律师后依然保持着主妇的习惯,她总把法律文件和她女儿的作业本用同款格子布包好。首映式上托里斯透露,这是她根据真实人物原型设计的:”那些被迫突然成为英雄的女性,其实从未停止做母亲。”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烂番茄97%的新鲜度里,最多人标记的是”温柔而暴烈”——当尤妮斯在庭审中引用丈夫教她的诗歌时,整个影院都在抽纸巾。
说到诗歌,影片暗线里反复出现巴西诗人德拉蒙德的《在路中间》。”石头在路中间/我的一生都在挪开石头”——这句诗被尤妮斯写在女儿生日卡上,写在法庭陈词稿背面,最终由年老的她在片尾完整念出。塞勒斯承认这是向自己2008年作品《越线》致敬,但这次”石头变成了整个时代的重量”。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IMDb上那8.3分里,女性观众打分普遍高出0.5了吧?这不是又一部苦难史诗,而是一个女人如何在洗衣机轰鸣和法庭辩论之间,重新学会微笑的私人记录。当5月16日国内上映时,建议特别注意尤妮斯第一次胜诉后的场景——她没有欢呼,而是蹲在法院花坛边观察蚂蚁搬家。这个由托里斯即兴发挥的镜头,后来被金球奖评委称为”二十世纪女性最伟大的电影瞬间之一”。
记得带够纸巾,但别指望看到英雄主义的咆哮。真正的抵抗往往静默如熨斗划过亚麻布,而《我仍在此》最了不起的,是把这种静默变成了震耳欲聋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