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bd1280P】阿里云盘资源分享泄漏版国语中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一碗水饺里的香港传奇:马丽演活了那个在湾仔码头挥汗如雨的女人
1977年的香港湾仔码头,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女人正蹲在路边包水饺。她叫臧健和,刚从泰国辗转来到香港,原本是来寻找丈夫团聚的,却意外发现丈夫已经另娶他人,还生了个儿子。码头潮湿的海风裹着汽油味吹过来,她抹了把汗,把包好的水饺下进滚水里——这个画面成了电影《水饺皇后》最动人的开场。
马丽这次完全颠覆了喜剧形象。她演的臧姑娘穿着褪色的碎花衬衫,头发随便扎着,手指关节因为常年揉面显得粗大。有场戏特别戳心:当她发现丈夫的新家庭时,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儿,但转头看见两个女儿懵懂的眼神,硬是把眼泪憋了回去。后来她在法庭上拒绝丈夫的赡养费,那句”我不要你的钱,我要的是尊严”说得斩钉截铁,影院里好多观众都在抹眼泪。
刘伟强导演这次拍得特别”私人”。他跟我说过,第一次见到臧健和老照片时就惊到了——太像他去世的母亲。电影里臧姑娘举着菜刀对抗收保护费的古惑仔那场戏,其实是导演的亲身记忆。他小时候家里开冰室,有次混混来闹事,他妈妈就是这样拎着砍甘蔗的刀冲出来的。镜头下马丽颤抖着握刀的手,眼睛里又怕又狠的劲儿,活脱脱就是香港底层妇女的生存智慧。
水饺在这片子里像个会说话的配角。最开始臧姑娘按北方习惯包厚皮大馅,香港人嫌腻;后来她蹲在垃圾桶边观察被扔掉的饺子,发现只咬了一口的痕迹都在皮上,这才琢磨出皮薄馅靓的广式配方。有组镜头特别妙:女儿在码头写作业,臧姑娘在旁边擀皮,面杖滚动的声音和轮船汽笛声混在一起,面皮越擀越薄,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影片避开了那些俗套的商战戏码。没有夸张的融资谈判,也没有狗血的同行陷害,最紧张的冲突反而是臧姑娘凌晨三点冒雨去菜市场抢新鲜猪肉。当她终于从小推车升级到店铺时,看着玻璃门上”湾仔码头”四个字的倒影,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这个白手起家的女人,此刻想的居然是”要是妈妈能尝尝这饺子该多好”。
马丽为角色增肥十五斤,还专门去青岛学了三个月擀皮。有场包饺子的长镜头,她手指翻飞地捏出十八个褶子,摄影师说那根本不是表演,就是真功夫。但比技术更难的是演出那种”韧劲儿”,就像臧姑娘常说的:”饺子要经得起煮,人要经得起熬。”电影最后,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她回到湾仔码头,看着新一代摆摊的妇女,眼神里都是二十年前的自己。
这片子能在五一档拿下票房冠军挺让人意外的。没有特效大场面,没有流量明星,就靠扎实的人物和细节打动观众。有个外卖小哥看完说:”我每天经过湾仔码头送货,从来不知道那些冷冻水饺背后有这样的故事。”或许好的传记片就该这样,让我们在寻常食物里尝到不寻常的人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