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肉馄饨》「BD720P/3.6G-MKV」迅雷资源在线看超清晰版国语中字百度云网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一碗馄饨里的上海
这碗馄饨,是在电影《菜肉馄饨》的预告片里看到的。青花瓷碗,清亮的汤,浮着几丝紫菜,十来只元宝似的馄饨挤挤挨挨地卧着,薄薄的皮子透出里头荠菜肉末隐隐的绿与粉。画面只是一闪而过,那股子温润的暖意,却像一只柔软的手,轻轻探进记忆的深处,搅动了一些沉睡的东西。
我的童年,是在一条蜿蜒的上海弄堂里度过的。那时辰光慢,日子被拉得像麦芽糖,又黏又长。每日午后,最盼的便是“馄饨担”那一声悠长的吆喝。声音由远及近,像从时光的隧道那头传来。担子一头是炉火和小锅,另一头是层层叠叠的抽屉,装着皮、馅、碗匙。卖馄饨的是个清瘦的阿婆,话不多,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两把展开的细扇。她包馄饨的手是活的,一小撮馅搁在皮子中央,五指一拢,再一捏,一只鼓胀胀的馄饨便成了,过程快得叫人眼花。我们这些孩子,便捧着碗,围在担子旁,眼巴巴地等着那一碗滚烫的、属于自家的“烟火”。
那烟火气,是弄堂的魂。它藏在张家姆妈教训儿子的吴侬软语里,藏在李家阿婆生煤球炉子时飘起的青烟里,也藏在公用厨房窗口溢出的红烧肉的浓油赤酱里。而那一碗菜肉馄饨,便是这烟火气的集大成者。它是日常的,朴素的,不登大雅之堂,却妥帖地安放着每一个弄堂居民的肠胃与心神。潘虹说,馄饨代表“人生、期待与包容”,想来真是的。一只馄饨,皮裹着馅,是包容;一家人围坐分食,是包容;那一条弄堂里,各家有各家的滋味,各家有各家的悲欢,最终都消融在这日复一日的寻常气味里,不也是一种更深广的包容么?
后来,如同电影镜头切换,弄堂拆了,邻居们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散落到城市各处的高楼里。那吆喝声,那煤球炉的气味,那围着馄饨担的热闹,都封存在了记忆的底片上。城市一天天变得新了,也更阔大了。人民公园的相亲角成了都市传奇的展台,上海大剧院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国际化的天光,国际饭店与百乐门依旧矗立,却更像供人凭吊的历史标本。一切都光鲜亮丽,只是那曾经充盈在鼻尖、萦绕在耳畔的、活生生的“烟火气”,似乎变得稀薄了。
直到看到《菜肉馄饨》主创们重返小菜场,和市民们一起包馄饨的新闻。照片里,周野芒、潘虹这些熟悉的面孔,混在寻常百姓中间,手里捏着馄饨皮,脸上是毫无隔阂的笑意。那一刻,我忽然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他们不是在表演生活,他们是重新潜入生活,去打捞那些被我们遗落的东西。周野芒说馄饨是“烟火气”也是“浪漫”,这浪漫,或许就是在这飞速向前的时代里,敢于回头,温柔地捡拾起那一份属于旧时光的、朴素的深情。
电影定档在十一月。我想象着,在某个微凉的初冬夜晚,走进影院,去赴这一场与旧日上海的重逢。银幕上会闪过那些熟悉的街角,响起久违的乡音,演绎着普通人的琐碎与和解。而那一碗贯穿始终的菜肉馄饨,将不再只是一道小吃。它会是一个符号,一个入口,引领我们穿过记忆的迷雾,重新触摸到那座石库门城市温热的、跳动的脉搏。
那碗馄饨,终究会吃到的。它不在街边的担子上,也不在自家的厨房里,它被电影人用心地包裹好,存放在了光影构筑的时光胶囊里,只等灯光暗下,便热气腾腾地,端到我们每一个念旧的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