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特务》百度云网盘正版高清【HD1280P/3.2G-MP4】迅雷资源下载原声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水壶与瓷缸的四十年
那是个寻常的午后,阳光斜斜地打在屏幕上,将一张概念海报照得发亮。海报上,没有人物,只有两件静物:一只军绿色的镂空水壶,一个印着“防奸反特”四个粗黑宋体字的白色搪瓷缸。水壶的铝壳上,坑坑洼洼地反射着岁月的光;瓷缸的杯口,有一道不易察觉的磕痕,釉色下透出经年的茶垢。它们就那样沉默地对望着,像两个卸了妆的演员,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对峙了四十年。
这四十年,从1949年到1988年,正是冯小刚新作《抓特务》所要横跨的全部时空。
雷佳音与胡歌,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便天然地有了一种戏剧的张力。一个,眉宇间总锁着些被生活磋磨过的、温吞的隐忍;另一个,眼神里则藏着孤峭与决绝,是那种认准了道路便一去不回头的清冷。他们将要扮演的,便是那水壶与瓷缸的主人,是两个灵魂在浩荡历史里的漫长厮磨。
我几乎能想象出某些定格的瞬间。
1949年的某个月夜,潮湿的南方小巷,青石板路映着泠泠的冷光。其中一人,或许正握着那只水壶,壶里的水早已凉透,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巷口一闪而过的黑影。他的呼吸是压着的,心跳却如擂鼓,那壶水,见证着他信仰的灼热与行动的冰冷。而在同一片月光照不到的二楼窗口,另一人凭栏而立,手边的搪瓷缸里,新沏的茶热气袅袅。他看得见巷子里那个紧张的同袍,也看得见更远处江面上朦胧的船火。他的脸上没有表情,唯有在垂下眼睑,瞥见缸子上“防奸反特”的字样时,嘴角会牵起一丝无人能懂的、微苦的弧度。
这便是冯小刚在《芳华》之后,再次沉入年代叙事的老练。他懂得,宏大的叙事是骨架,而真正让故事血肉充盈、让观众魂牵梦萦的,正是这些镂空水壶与搪瓷缸。水壶跟着主人颠沛流离,在东北的雪原上结过冰,也在西北的风沙里蒙过尘;瓷缸则大多时候立在某张办公桌上,看着文件来了又去,标语换了又换,缸身的字样从崭新到模糊,一如某些坚不可摧的信念,在时光的冲刷下,渐渐露出了其内里复杂的质地。
这哪里只是一出“抓特务”的谍战戏呢?冯小刚说,这是“灵魂碰撞、命运纠缠的一生”。谍战是外壳,是推动命运的那只手;而内核,却是要剥开那层非黑即白的、紧张刺激的外衣,去审视在四十年不疾不徐的流淌中,人性是如何被时代塑造,又是如何试图挣脱那无形的镣铐。他们或许在某个特殊的年代里,必须扮演你死我活的对手,可当历史的页码翻过,他们会不会在某个黄昏,发现自己与对方,早已成了彼此生命中唯一能印证那段岁月存在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影片的官宣,在网络上激起的热议,正是对这种厚重期待的回应。人们期待雷佳音与胡歌如何用眼神诠释那四十年的对立与共存,更期待冯小刚如何用他细腻的、带着怀旧温度的镜头,将一代人的记忆,浓缩于两个男人一生的纠葛里。
海报上的水壶与瓷缸,依旧静默。但它们身上每一道划痕,都在无声地诉说。那只水壶,盛过最烈的酒,也装过最冷的水;那个瓷缸,泡过最浓的茶,也凉过最苦的药。它们是对手,是道具,是历史的见证,最终,也成了彼此的一部分。
待到十一月开机,大幕拉开,我们或将看见,那四十年的风,如何从这两件静物中间,呼啸着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