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足迹——创作《出发》电影手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电影《出发》让观众重新认识青年毛泽东,感受他在中国大地上探寻救国救民之道的心路历程。影片讲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毛泽东和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深入民间,探访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的故事。从起初的激情浪漫到后来对百姓困苦的接触,青年毛泽东经历了认知的颠覆,开始思考解决国家问题的“大本大源”之道。
《出发》不仅仅是一部表现历史事件的电影,更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作品。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团队成员走访湖南山水间的村庄,深入民间,体验生活,寻找青年毛泽东的真实形象。他们力求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还原百年前的生活环境,展现那个时代青年人的风貌,揭示伟人的成长之路。
影片以“水”的意象贯穿全片,呈现了一段朴素的“行走”。创作团队借鉴中国美术学院的“山水望境”艺术理念,采用中国山水画卷的方式和长镜头语言来讲述故事。拍摄地的湖南长沙至益阳一带丘陵和平原的地理和生态特征,为影片注入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色调变化和大群像的雕塑感让影片更具视觉冲击力。影片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中国美学意蕴。
在叙事上,《出发》保持了历史事实的真实性,避免过分夸张和戏剧化。大部分群演是当地人,他们不仅是演员更是影片的二度创作者,生活在拍摄地的众生活态对影片更加真实。主要演员的自然真实表演让观众更容易相信他们就是“本地人”,增强了对革命历史故事的信服度。
在影片结尾,以蒋兆的《流民图》为灵感,青年毛泽东在接触最贫苦人们后,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透过影片的叙述,观众能够感受到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也能够深刻反思社会和人生的意义。
电影《出发》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更是一部富有中国哲学思想和美学特征的诗意电影。通过重现青年毛泽东的生活场景和思考历程,观众得以深入了解这位伟大领袖的成长轨迹,体会他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希望这部影片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启迪,让大家在品味中国电影的美的同时,也能够思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