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是否需要融入“爽文”元素,像爽文爽剧爽视频一样?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爽文”化创作在影视剧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但是电影创作是否也需要这种“爽文”化的趋势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编剧汪海林表示,虽然“爽文”化能够带来观众即时的满足感和情绪价值,但是电影创作不能仅仅追求“爽感”,而应该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价值表达。
在讨论电影需要“爽文”化创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爽文”剧的套路。汪海林表示,包括“扮猪吃虎”、“金手指无敌流”、“莫欺少年穷”和“重生复仇”等套路在内,这些套路都在影视剧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电影创作要实现与影视剧的成功并非易事,因为电影的制作周期长,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加挑剔。
在影片创作中,汪海林认为应该避免“爽文”化的倾向,因为过分追求“爽感”可能导致创作的偏差。他举例指出,电影《英雄本色》中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虽然最终完成了逆袭,但电影并没有过分渲染他的复仇过程,而是更多地关注了复仇前的故事铺垫,使得逆袭更加有力量。类似地,《唐探》系列电影也成功结合了“平民组合”的“爽点”和异域风情,使整体故事更加富有变化和趣味性。
另外,电影的创作还应该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汪海林指出,经典爽片《周处除三害》中主角除掉反派后,展示了真实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而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中也巧妙地结合了“爽”的元素和主题性的探讨,使得影片既充满娱乐性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因此,汪海林建议电影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兼顾“爽感”和价值表达,不可偏废其中之一。如果只追求“爽感”而牺牲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度,电影作品就会显得单薄和空洞;而如果只注重价值表达而忽视了娱乐性和观赏性,就会使电影变得沉闷和教条。
总的来说,电影创作不应盲目追求“爽文”化,而应该通过综合运用“爽感”和价值表达来打造更加丰富和有深度的作品。这样才能让电影作品既吸引观众,又能引起他们对社会、人性等深层问题的思考,达到真正的艺术和娱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