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HD1080P/3.6G-MP4】免费/加长版无修版原声版迅雷资源BT种子阿里云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潮水退去后,他们用电影筑起一道堤坝
2025年3月2日那天,萧山的天空飘着细雨。导演万波站在首映礼现场,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西装袖口——这是他的长片处女作《潮》第一次正式面对观众。台下坐着几位特殊的老人,他们的手掌粗糙得像树皮,那是四十年前参与萧山围垦时留下的印记。当银幕上出现滔天潮水扑向新筑堤坝的镜头时,万波注意到前排有位老人突然挺直了佝偻的背脊。
这个毕业于中国美院摄影系的年轻导演,平时在浙江传媒学院教学生如何用镜头说话。他的摄影作品总能把街角菜市场拍出宋代山水画的韵味,晾衣绳上飘动的衬衫在他镜头里能变成云海里的帆影。但此刻他忐忑得像第一次交作业的学生,直到看见那些围垦亲历者眼里的光,才悄悄松开了攥得发白的指节。
电影投资人金光炎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他至今记得七岁那年,父亲凌晨三点拎着煤油灯出门围垦的背影。”现在年轻人刷着手机点外卖,谁会想到脚下的土地是当年用扁担一筐筐挑出来的?”这个念头像根刺扎在他心里。去年清明回乡祭祖时,他看见老围垦区的滩涂上建起了网红咖啡馆,穿着汉服拍照的姑娘们完全不知道脚下土地的故事,当即决定要拍这部电影。
编剧卢乙莹的电脑里存着237G的采访素材。她跟着万波走访了17个村镇,听老人们用萧山话讲述”抢潮”的惊险——必须在退潮的四个小时内完成筑坝,否则涨潮时所有努力都会化为乌有。有个细节让她红了眼眶:当年工人们把棉被浸在海水里,冻成冰墙当临时堤坝。”我们不想拍成历史教科书,”她在剧本讨论会上反复强调,”要让人看见那些被潮水打湿的睫毛,听见扁担压在肩膀上咯吱咯吱的声音。”
拍摄现场比想象中更疯狂。200人的剧组里有一半是浙传师生,他们真的在滩涂上筑起了一段堤坝。摄影系的周禹帆每天扛着机器在齐膝深的淤泥里移动,有次差点被突如其来的潮水卷走。美术组的同学们把丙烯颜料调成海藻色,涂在演员们的胶鞋上制造经年累月的使用痕迹。最难忘的是某个凌晨,全组人蹲在堤坝上等日出,不知谁起了头,大家开始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跑调的歌声惊飞了一群海鸟。
执行导演王凯旋的手机里存着杀青那天的视频:所有人跳进他们亲手建造的堤坝缺口,任由潮水把身上泥浆冲刷干净。这个95后男孩说,他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做”集体的温度”。而导演助理凌利在剪辑室熬通宵时,总会想起老人们讲述的一个画面——当年围垦成功那天,有人跪在新生土地上嚎啕大哭,捧起的泥土里混着汗水和血水。
上影节首映结束后的晚宴上,万波注意到金光炎偷偷把一包萧山泥土放进了西装内袋。这位投资人轻声说:”当年我父亲他们围垦是为了种棉花,现在我们拍电影,其实是在种别的什么。”影院外的黄浦江正涨潮,江水拍岸的声音,和电影里四十年前的潮声奇妙地重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