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出走的决心》港版海报亮相,4月10日香港上映

《出走的决心》港版海报亮相,4月10日香港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她终于踩下油门,把前半生甩在后视镜里
李红站在厨房里切着土豆丝,刀锋与砧板碰撞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窗外是丈夫和邻居下棋的谈笑声,电视里正播放着她年轻时最想去的云南风光片。她盯着屏幕上湛蓝的洱海,手里的刀突然顿住了——这个镜头和她二十年前在旅行社橱窗里看到的明信片一模一样。
《出走的决心》港版海报亮相,4月10日香港上映-1
这是电影《》开场十分钟的一个细节。饰演的李红把土豆丝炒得半生不熟,丈夫皱着眉头扒拉了两口就放下筷子。这个场景在很多中国家庭里上演过无数遍,但这次不一样。镜头慢慢推向李红的手,我们看到她无名指上的婚戒已经摘了,在原先戴戒指的位置留下一圈淡淡的白色痕迹。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原型是56岁开始自驾游的苏敏阿姨。导演用大量生活化的镜头堆积起李红被压缩的人生:她年轻时收藏的风景明信片成了孙女的识字卡片;偷偷报的摄影班因为儿媳妇坐月子而永远停留在第三节课;连女儿婚礼上,她都因为要照顾醉酒的亲戚而错过了抛捧花的环节。这些细节不是靠旁白交代的,而是藏在老式五斗柜最下层发黄的票据里,藏在手机相册中永远没有她身影的全家福里。
最戳心的一个片段发生在李红决定离家前夜。她像往常一样给丈夫熨衬衫,突然把熨斗狠狠按在领口上。观众能清晰看到尼龙面料熔化的过程,滋滋作响的蒸汽里,咏梅脸上有种近乎天真的残忍。这个没有台词的场景比任何慷慨陈词都更有力量——她不是在破坏一件衬衫,是在焚烧自己当了三十年的”贤妻良母”标签。
电影里有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李红总在擦厨房的玻璃窗。起初窗上沾着油烟,后来是雨水,最后我们发现她其实是在擦拭自己越来越模糊的倒影。直到某天清晨,她突然停下抹布,对着窗外的樟树笑了。那棵树在小区改造时本该被砍掉,却因为把根须扎进了下水管道而野蛮生长,现在枝丫已经探到了三楼阳台。
香港观众对影片中段的高速公路戏份反响特别强烈。李红第一次独自驾车驶上青马大桥时,背景音乐突然从压抑的提琴转为电子摇滚。镜头从车顶天窗向上拍摄,钢索桥的斜拉索像琴弦般划过天空,而咏梅斑白的鬓角在阳光下闪着碎钻似的光。这个长达三分钟的航拍镜头里,她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稚拙的惊讶表情,仿佛不相信自己真的开出了那个停满买菜推车的停车场。
编剧埋了很多温柔的讽刺。比如李红离家时带的”贵重物品”是个饼干盒,里面装着女儿的小乳牙、丈夫戒烟时咬坏的钢笔帽,还有1997年没兑奖的福利彩票。而她精心收拾的行李箱反而落在玄关——这个细节来自苏敏阿姨的真实经历,她出发时确实带走了最不值钱却最舍不得扔的”破烂儿”。
影片后半段在贵州山区取景的画面充满粗粝的诗意。李红的二手SUV陷在泥泞里,当地侗族老太太用镰刀柄帮她撬车轮时,两人谁也听不懂谁的方言,却笑得前仰后合。这场戏咏梅完全素颜出演,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泥点,但比她过去任何一部戏里的”都市丽人”造型都鲜活。有场夜戏是她蹲在溪边洗沾了经血的裤子,月光下哼着跑调的《女人花》,这个即兴发挥的片段后来成了戛纳展映时最受好评的段落。
当李红终于在泸沽湖边的民宿墙上挂出自己拍的风景照时,镜头扫过那些略显笨拙的取景——歪斜的雪山、失焦的格桑花、还有玻璃反光中的自拍。这些”不专业”的作品比任何精修大片都动人,因为每张照片角落里都能若隐若现地看见她的登山鞋尖,就像固执地证明:这次,她真的在场。
电影结尾没有俗套的”找到人生真谛”设计。李红只是把车停在318国道的某个无名垭口,给丈夫发了条”冰箱第二格有剩菜”的语音,然后继续向西行驶。后视镜里,一群磕长头的朝圣者正与她逆向而行,这个构图巧妙得让人鼻酸——有些人用身体丈量信仰,有些人用方向盘找回自己。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