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援藏日记》豆瓣8分,热议不断

《援藏日记》豆瓣8分,热议不断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北京大学生遇上西藏孩子:这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看哭了好多人
最近有部叫《》的电影正在上映,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讨论。豆瓣开分8分,这个成绩在国产片里算挺能打的了。我上周去看了,没想到纸巾带少了,旁边坐的大哥看到后半程一直在抹眼泪。
《援藏日记》豆瓣8分,热议不断-1
这片子讲的是个北京大学生韩松去西藏支教的故事。导演陈中阳说剧本是根据真实援藏教师经历改编的,主演把那个从大城市来的青涩大学生演得特别真实。刚出场时连酥油茶都喝不惯,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够呛,站在讲台上讲课声音都在发抖。但你看他后来,能骑着摩托车在雪地里跑,用藏语和孩子们开玩笑,整个人黑了三度,完全变了个样。
最戳人的是韩松和藏族女孩格桑梅朵的互动。演的这个藏族小姑娘灵气十足,第一次见面就敢拽着新老师的衣角问”北京有没有牦牛”,后来为了帮老师适应高原生活,偷偷在他办公桌抽屉里塞风干牛肉。有场戏特别难忘,韩松感冒发烧,格桑梅朵带着全班同学在宿舍楼下唱藏语歌,镜头从窗户拍下去,几十个红扑扑的小脸在雪地里特别醒目。
《援藏日记》豆瓣8分,热议不断-2
电影全程在西藏实拍,画面美得不像话。开场那段航拍绝了——皑皑雪山底下突然冒出一群追着汽车跑的藏族小孩,车里的韩松一脸懵,观众都在笑。还有韩松带孩子们在冰湖上踢足球的镜头,蓝天白云倒映在冰面上,球滚过去的时候就像在天空里飞行。不过最美的还是那些特写,藏族老阿妈转经筒的手纹,教室黑板上的粉笔字被阳光照得发亮,这些细节比任何风光大片都有力量。
听说在西安首映礼上,有观众站起来说想起了自己的支教经历。我在影院也听见后排两个女生小声说”我们学校去年也有学长去支教了”。电影里有个情节特别真实,韩松本来只打算待一学期,临走前夜孩子们集体给他写了封信,第二天他拖着行李箱走到校门口,突然转身把行李扔了——这个镜头全场都在鼓掌。
王海祥演的藏族校长也让人印象深刻。有句台词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这里的孩子,看见飞机从天上过都要挥手,他们以为上面的人能看见。”后来韩松在课上讲飞机原理时,有个小男孩突然问:”老师,那飞机上的人到底能不能看见我们呀?”这个细节让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这片子没什么宏大场面,就是老老实实讲故事。韩松帮孩子们组建足球队,带他们用矿泉水瓶做科学实验,为了留住一个想辍学放羊的学生,顶着暴风雪去家访…这些琐碎小事串起来,反而比那些刻意煽情的桥段更打动人。有个豆瓣网友说:”看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笑,摸脸才发现都是眼泪。”
电影结尾处,已经决定留下的韩松带着毕业班学生在雪地里拍照,孩子们冲着镜头喊”老师不许反悔”,他笑着点头的瞬间,银幕内外都破防了。散场时听见有人说:”要是多几个这样的老师该多好。”我想这就是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它没讲什么大道理,但让每个观众都真切感受到了,教育真的能改变一些东西。
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这片子在社交平台讨论度这么高了。它像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初尝可能不习惯,但喝着喝着就从胃里暖到心里。如果你最近想看点不一样的电影,真的可以试试这个,记得带够纸巾。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