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研讨:王宝强谈崔业角色“割裂之痛”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围棋老师卷入罪案:王宝强这次演了个让人揪心的角色
“啪嗒”一声,黑子落在棋盘上。崔业的手指微微发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平日里在围棋教室里温文尔雅的老师,此刻正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步棋——不是在对弈,而是在犯罪现场。王宝强在《棋士》里塑造的这个角色,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给人的印象。
记得剧中那个场景吗?崔业站在废弃工厂里,手里攥着一枚棋子,对面的绑匪正等着他做决定。镜头特写他颤抖的眼皮和发白的指节,那种内心的撕裂感简直要从屏幕里溢出来。王宝强说这个角色让他失眠了好几个月,”每次演完都得在片场坐好久才能缓过来”。确实,看他在剧里时而温和地教孩子下棋,时而又露出那种让人脊背发凉的眼神,这种反差太有冲击力了。
陈明昊演的崔伟也是个让人揪心的角色。有一场戏我印象特别深,他在天台上和崔业对峙,一边是警察的职责,一边是兄弟的情谊。陈明昊把那种挣扎演得太真实了,你能清楚地看到他眼神里的动摇,连呼吸的节奏都在变化。他说最难的就是要同时表现出”警察的刚硬和人性的柔软”,这种平衡把握不好就会显得假。
导演房远特别会玩节奏。你看那些围棋对弈的场面,明明就是两个人坐着不动,愣是能拍出剑拔弩张的感觉。他喜欢用长镜头,比如崔业在巷子里被追的那段,一镜到底跟拍了三分多钟,观众跟着角色一起喘不过气来。但到了关键情节,剪辑又突然变得特别利落,几个快速切换就把紧张感拉满。
说到细节,造型指导梁江儿可真是下了功夫。崔业那件总是皱巴巴的西装外套,领口还有一道不太明显的咖啡渍,一下子就让人物活起来了。她说特意找来了90年代的旧衣服重新改制,”要让衣服先帮演员进入状态”。声音设计也很有意思,李安磊团队录了上百个小时的环境音,连围棋落子的声音都分不同材质、不同力度收录了十几种。
这片子最绝的是把围棋和破案揉在一起。通常犯罪剧都爱展示血腥场面或者高科技破案手段,《棋士》偏偏反其道而行。有场戏是崔业通过复盘一盘棋,发现了嫌疑人留下的破绽——那种”啊哈”时刻来得特别自然,比什么DNA检测都让人信服。李玮教授说这就是剧集的聪明之处,”用围棋的谋略代替暴力,让观众跟着一起动脑子”。
其实看完整部剧,最让人回味的不是案子怎么破的,而是每个人物面临选择时的样子。崔业在教孩子下棋时说过一句话:”棋盘上落子无悔,但人生可以。”结果他自己却陷入了一个无法回头的局。这种反差特别戳人,难怪有观众说”看完一集得缓半天”。
现在回想起来,《棋士》最打动人的可能就是它不讲大道理,而是把那些关于善恶、责任的思考,都藏在了角色的一个眼神、一步棋里。就像崔伟在剧终时说的:”哪有什么绝对的黑白,我们都是在灰色地带摸索前行。”这话放在围棋盘上是个道理,放在生活里,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