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百度网盘原声版【HD1080P/3.3G-MP4】迅雷资源BT种子免费/加长版无修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清明时节的特殊祭奠:在731遗址前描红的电影人
4月7日的哈尔滨,空气中还带着未散尽的寒意。天刚蒙蒙亮,一队人已经肃立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人群中既有穿着深色西装的市领导,也有手持白菊的市民代表,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位戴着棒球帽的电影人——他们是即将上映的电影《731》的主创团队。
“全体默哀!”早上7点45分,随着主持人的指令,所有人都低下了头。三分钟里,只能听见风吹过陈列馆铁门发出的嘎吱声。这座建于1935年的建筑群,曾是日本关东军进行细菌战研究和人体实验的核心基地,现在保存着实验室、监狱、焚尸炉等原址。我注意到站在前排的电影导演一直紧攥着拳头,他的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里。
默哀结束后,人们依次上前敬献白菊。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有位上了年纪的市民代表在献花时,突然跪下来磕了个头。后来才知道,他的祖父就是在这座”食人魔窟”里遇难的。电影制片人悄悄抹了下眼角,这个画面后来被他写进了当天的创作手记里。
8点10分,活动进行到最特别的环节——描红纪念碑。电影主创们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朱砂笔,小心翼翼地描摹着纪念碑上已经褪色的铭文。导演描的是”勿忘国耻”四个字,每描一笔都像用尽了全身力气。他说这个动作让他想起电影里重现的场景:七三一部队在安达特别实验场进行野外人体实验时,受害者的鲜血就是这样一点点渗进冻土里的。
说到安达实验场,当天下午团队专程去了那里。现在那里只剩下一片荒芜的草地和几处断壁残垣,但在2013年出土的万人坑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戴着脚镣的遗骸。电影美术指导蹲在地上抓了把土,他说这就是电影里要还原的”死亡试验场”——当年日军在这里用活人测试细菌炸弹的有效杀伤半径。
陈列馆里展出的实物让人脊背发凉。玻璃柜里陈列着日军用的细菌培养皿,旁边是受害者被解剖时的医疗器械。有个初中生参观时突然呕吐起来,他的老师红着眼睛说:”这才是真实的历史,不是教科书上轻描淡写的几行字。”电影编剧在观察这些展品时格外认真,他告诉我,剧本里有个场景就是根据馆藏的一份实验报告改编的——日军记录了一名孕妇在感染鼠疫后胎儿的变化过程。
电影《731》选择在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上映,团队还发起了寻找细菌战受害者的公益行动。制片人给我看了他们收集的老照片:浙江衢州一个村庄因为日军投放的鼠疫杆菌,整村人死得只剩下三个孩子。这些素材都会出现在电影里,但不是为了渲染恐怖,而是要像导演说的那样,”用镜头当手术刀,剖开被时间结痂的伤口”。
回程的大巴上,有位市民代表哼起了《松花江上》。歌声里,我看到女主角偷偷把当天别在胸前的白菊夹进了剧本里。她说这朵花会提醒她,在演绎那些受害者的故事时,要像描红纪念碑一样——既不能用力过猛毁了原貌,也不能轻描淡写失了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