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艺术学院1994》暑期上映 董子健周冬雨献声

《艺术学院1994》暑期上映 董子健周冬雨献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听说这部动画片把90年代艺术生的青春全拍出来了?连贾樟柯都跑去配音了
最近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聊一部叫《》的动画电影。这片子来头可不小,导演刘健之前拍的《大世界》就拿过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这次他把镜头对准了90年代初南方艺术大学美术系,听说把那时候艺术生的酸甜苦辣全给抖落出来了。
《艺术学院1994》暑期上映 董子健周冬雨献声-1
这片子最让人吃惊的是配音阵容。你能想象给动画片配音吗?还有五条人的仁科、网红papi酱,连这种喜剧咖都来了。更绝的是,导演贾樟柯和摇滚老炮彭磊也在配音名单里。这帮人凑一块儿,光听声音都觉得有意思。
故事发生在1994年,那会儿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年代。主角是美术系的一群学生,整天在画室里折腾,有人想当梵高,有人琢磨着怎么把作品卖个好价钱。有个桥段特别真实:一个学生为了买进口颜料,连着啃了一个月馒头,结果在画展上被人说作品”太商业”。这种理想和现实的拉扯,估计很多搞过艺术的人都懂。
《艺术学院1994》暑期上映 董子健周冬雨献声-2
去年这片子在柏林电影节首映的时候,就有外媒说它”像一杯浓茶,初尝苦涩,回味甘甜”。有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下大雨的夜晚,几个学生挤在宿舍里听打口碟,窗户外头是正在拆迁的老城区。这种画面把那个年代特有的迷茫和躁动全拍出来了。
五月份在厦门办的首映会上,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银幕上放到学生们毕设答辩那段,台下好几个四五十岁的观众偷偷抹眼泪。后来才知道,这些人当年就是美术系的,他们说电影里那些争论”油画要不要民族化”的台词,跟他们上学时教授说的话一字不差。
现在这片子定档明年暑期,我猜肯定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特别是80后,看到电影里那些铁皮暖水瓶、搪瓷脸盆,还有用报纸糊墙的画室,准保得感慨半天。有个看过试映的朋友说,最戳他的是毕业那场戏:主角把四年积攒的画稿全烧了,火光里闪过他们刚入学时土里土气的样子——这不就是每个人青春结束时的样子吗?
说来也逗,这片子里的笑点特别”艺术生专属”。比如有段是学生们为了抢人体模特差点打起来,结果发现请来的是食堂大妈;还有黄渤配音的那个总吹牛的老师,张口闭口”我在巴黎那会儿”,其实连校门都没出过。这些梗估计美院毕业的人看了要笑疯。
我最好奇的是papi酱配的角色,听说是个总戴着蛤蟆镜的文艺女青年,整天念叨着要”打破艺术边界”,结果毕业就去深圳画广告牌了。这种反差萌的角色,放在今天看可能觉得好笑,但搁在那个年代,可能就是大多数艺术生的真实结局。
从《大世界》到《艺术学院1994》,刘健导演好像特别擅长用动画讲大人的故事。这次他把画笔对准了青春,但不是那种滤镜厚重的青春,而是带着颜料味、松节油味的真实成长。现在想想,90年代那批艺术生现在都五十岁上下了,他们看着银幕上的自己,不知道会不会想起当年画坏的第一张素描,或者暗恋过的那个总爱穿蓝裙子的女同学。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