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原声版资源分享无剪切版百度网盘(BD720P/3.8G-MKV)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在无声世界里唱歌的女孩
电影院里,当喻延站在舞台上用手语”唱”完那首歌时,我前排的姑娘一直在抹眼泪。这个场景太有冲击力了——听障父母坐在台下,看着女儿用他们熟悉的方式表达音乐,而周围的观众都在跟着节奏打拍子。这就是《独一无二》最打动人的地方,它不讲大道理,就用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让你心头一颤。
张婧仪演的喻延是个特别普通的女孩,普通到你会觉得她就是高中班上某个同学。早上要帮爸妈和卖菜的大叔讨价还价,晚上得给弟弟辅导作业,周末还得去聋人餐厅打工。但她又特别不普通——全家就她一个能听见声音的人。电影里有场戏特别戳心,喻延在房间偷偷练吉他,爸爸突然推门进来,她条件反射般把乐器藏到身后,结果爸爸只是比划着问她晚饭想吃什么。那种想分享又怕伤到家人的小心翼翼,张婧仪演得太到位了。
说到张婧仪,这姑娘为角色是真拼。听说她提前三个月跑去聋校当志愿者,最开始打手语跟背课文似的,后来都能和听障孩子们开玩笑了。有场戏是喻延教弟弟说话,镜头外辛云来(演弟弟的演员)真就三个月没开口说过话,到拍”弟弟”第一次叫”姐姐”时,全剧组都在抹眼泪。这种较真劲儿让电影里的家庭戏特别真实,比如妈妈(蒋勤勤饰)发脾气摔碗,爸爸(陈明昊饰)默默蹲下来捡碎片的样子,根本不像在演戏。
电影最妙的是没把听障家庭拍得苦大仇深。喻延家也会为抢电视遥控器吵架,爸爸喝醉了会跳特滑稽的舞,妈妈偷偷给女儿塞零花钱时还要假装严肃。这些细节让特殊群体变得特别鲜活,你会忘记他们”不一样”,只觉得这就是隔壁那户热闹的人家。但生活总有沉重的时候,喻延收到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那晚,全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比划着”贵不贵””远不远”的样子,比任何嚎啕大哭都让人鼻酸。
张婧仪说演这个角色让她想起自己艺考那会儿。确实,青春期那种”全世界都不懂我”的倔强被她演活了。喻延在天台上对着空气打架子鼓,在淋浴间里假装开演唱会,这些中二又热血的小动作,哪个年轻人没干过呢?只是她的梦想多了一层重量——要是去追梦,家里连水电费单子都看不懂怎么办?电影没给标准答案,就像现实生活从来非黑即白。
特别喜欢电影里一个设计,喻延总戴着副破耳机。后来才知道那是她爸的助听器改的,线头都露在外面。这个细节特别张婧仪——她说角色理解不能靠”演”,得找到那些具体的东西。就像她为了感受喻延的状态,真的去体验了半个月”家庭翻译官”的生活,连去买酱油都要操心店家有没有骗爸妈。
从《风犬少年》到现在的喻延,能明显看出张婧仪在成长。但她不着急”转型”,这点挺难得的。采访里她说得像聊天:”二十岁就该演二十岁相信的东西,等四十岁再去操心中年危机呗。”这种松弛感反而让她的表演更有说服力。就像电影里喻延最后没成为什么了不起的音乐家,但她让街坊邻居都学会了比划”好听”,这难道不算另一种成功吗?
散场时听见有观众说:”要是生活中多些这样的电影就好了。”是啊,我们看过太多刻意煽情的特殊群体故事,反而对这种”普通”的呈现感到新鲜。《独一无二》好就好在它不标榜自己在做公益,只是老老实实讲一个女孩的成长烦恼——恰好她的烦恼里多了一副助听器的重量。当喻延终于明白”独一无二”不是诅咒而是礼物时,银幕外的我们好像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记得张婧仪说过个细节,有场哭戏她怎么都找不到感觉,后来陈明昊老师突然用手语比了句”你爸其实听得见你弹吉他”,她眼泪唰就下来了。这种真实的化学反应,大概就是电影能打动人的秘密吧。生活本身已经足够戏剧性,只要诚实地把它呈现出来,自然会有万钧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