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董子健、周冬雨加盟《艺术学院1994》,暑期档期待吗?

董子健、周冬雨加盟《艺术学院1994》,暑期档期待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动画遇上90年代的青春阵痛
的声音从银幕上传来时,我差点忘了这是部动画片。这个在《山河故人》里用眼神演戏的年轻人,现在正用声线演绎着一个90年代美术系学生的困顿——画架前纠结的笔触,暗恋时颤抖的呼吸,还有面对教授批评时那个不服气又不得不低头的”嗯”。这种奇妙的错位感,正是《艺术学院1994》给人的第一重惊喜。
董子健、周冬雨加盟《艺术学院1994》,暑期档期待吗?-1
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南方美院,导演刘健把镜头对准了画室地板上永远擦不干净的颜料渍。主角小董(董子健配音)的速写本里夹着临摹的《向日葵》,但教授说他的色彩”像没煮熟的方便面”;配音的女生小林总在熄灯后打着手电画人体素描,她藏在床底的那叠”不正经的画”被室友发现时,整个宿舍楼都能听见争吵声。这些细节堆砌出的90年代,没有刻意的怀旧滤镜,只有颜料盒里干涸的群青和永远不够用的餐票。
仁科配的摇滚青年在澡堂高唱《一无所有》时,水蒸气模糊了所有人体轮廓,这个镜头让我想起贾樟柯电影里的录像厅场景。但动画形式给了它更超现实的表达——随着歌声越来越嘶哑,瓷砖上的霉斑突然活过来,变成扭动的毕加索式线条。这种魔幻时刻在片中层出不穷:配音的炊事员大叔切土豆时,案板上的土豆突然变成罗丹的《思想者》;配音的保安对着学生作品摇头时,墙上的素描人物集体做了个鬼脸。
特别打动我的是papi酱配音的宿管阿姨,这个在真人电影里容易被符号化的角色,在动画里有了鲜活的血肉。她没收学生电炉时嘴上骂骂咧咧,转身却偷偷把没收的挂面放回学生门口;夜里查房发现有人偷画人体,她盯着画看了半晌,最后从围裙口袋掏出半截炭笔说:”锁骨结构不对。”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总穿着褪色工装的女人,是八十年代被开除的工农兵学员。
影片最残酷的一场戏发生在毕业展前夕。小董花三个月完成的装置艺术《进化论》——用废铁焊成的恐龙骨架里塞满高考习题集——被系主任以”不符合毕业要求”为由拒展。董子健那段即兴发挥的沉默比任何嘶吼都有力,我们听见铅笔折断的声音、画布撕裂的声音,最后是他突然笑出来的气音。这个笑声后来变成一段超现实的蒙太奇:恐龙骨架活过来,叼着系主任的假发满校园跑,而所有学生作业都从展厅飞出来,在月光下跳弗拉明戈。
如果说宫崎骏的动画是造梦,那刘健做的就是往梦里掺沙子。《艺术学院1994》里那些粗粝的手绘线条,故意保留的铅笔底稿痕迹,还有时不时插入的90年代新闻片段(画外音是”下海””股份制”这些关键词),都在提醒我们这不是青春童话。当小董最终把画笔锁进工具箱,去广告公司面试时,镜头扫过他手上没洗干净的油画颜料——那抹顽固的镉红色,成了整部电影最刺目的存在。
在映后谈里,刘健说有个细节来自真实经历:片中反复出现的那个总在画同一个石膏像的留级生,原型是他美院同学,”那人画了四年阿格里巴,后来精神失常被接走时,还对校门口的雕塑鞠躬说再见。”这种近乎偏执的写实追求,让影片在浪漫与残酷之间找到了危险的平衡点。就像90年代本身,理想主义余温未散,商业大潮已拍岸而来。
当毕业季的凤凰花开到最艳时,镜头突然切到二十年后。已成为成功设计师的小董在IKEA买画框,货架尽头闪过一个穿褪色工装的保洁阿姨背影。这个只有三秒的镜头没有配乐,但全场观众都倒吸一口气——我们都在想,那个曾经说”锁骨结构不对”的女人,现在会不会在擦玻璃时,突然在雾气上画一根完美的结构线?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