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武林“绝顶”之战,《入型入格》陈坤吴磊新片圆满杀青!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江湖夜雨十年灯:《入型入格》里的刀光与人心
听说陈坤要演武侠片,我第一反应是”叶问”那种中山装打十个?结果预告片里他穿着长衫在雨巷里收伞的镜头,直接把我看愣了——伞尖滴落的雨水在青石板上溅起血花,这哪是传统武侠,分明是带着文艺片质感的江湖寓言。
这片子有意思。民国背景本身就带着股拧巴劲儿,西装与长衫共存,新思想撞上老规矩。陈坤演的据说是个身怀绝技的教书先生,白天教小孩念”人之初”,晚上在弄堂里用判官笔点人穴道。预告里有场戏是他站在学堂窗前擦眼镜,镜片反光里映出巷尾闪过的刀光,那种文人外壳下藏着的杀气,比直接亮兵器更瘆人。
吴磊这次倒是让人意外。以前总觉得他适合演阳光少年,没想到预告里他穿着粗布短打蹲在屋檐上啃烧饼的糙汉样,活脱脱是个混码头的愣头青。最绝的是他和陈坤的对手戏,一个用折扇挡飞镖,一个拿烧饼砸暗器,明明生死相搏却透着股荒诞喜感。听说这角色要从街头混混成长为真正侠客,不知道导演会怎么处理这种蜕变——总不会又是突然打通任督二脉的老套路吧?
动作指导肯定下了狠功夫。现在武侠片动不动就满天飞特效,这片子偏不,放出的片段里全是实打实的近身战。陈坤有场在茶楼楼梯间的打戏,窄得转不开身的地方,他居然能用伞尖挑着茶壶当暗器,热水泼出来在镜头前凝成白雾,对手的刀劈开水雾的刹那,伞骨突然弹开挡住刀刃——这种带着生活气的巧劲儿,比吊着威亚翻跟头好看多了。
音乐也是暗藏玄机。放出的30秒片段里,琵琶声里混着老式留音机的杂音,民国特有的新旧交替感一下就出来了。最妙的是有段打戏配的居然是评弹,三弦声里刀来剑往,吴语唱词唱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时,陈坤的剑尖正好挑落对手的纽扣,这种文戏武拍的调调,在近年武侠片里真是少见。
现在社交媒体上都在猜剧情走向。有人说看服装细节暗示要讲帮派背叛,陈坤的长衫内衬绣着青莲,在帮会暗号里这代表”身在曹营心在汉”;吴磊腰带上隐约可见的刀痕,按江湖规矩是”过三关”的标记。这些埋线头的功夫,倒是很对老武侠迷的胃口。
民国武侠最难拍的就是时代感。太多片子把背景当布景,但这片子里的细节挺讲究——陈坤修钢笔时用的工具,街边卖的”美丽牌”香烟海报,甚至打斗时撞翻的”冰酪”摊子(那时候还没”冰淇淋”这词儿)。这些零碎物件拼起来,比大场面更能让人信服这是个真实存在的江湖。
现在最担心的是文戏。武侠片最容易崩的就是感情线,预告里陈坤给个穿洋装的姑娘撑伞的镜头,千万别又搞成”侠客爱上进步女青年”的狗血剧。倒是他和吴磊亦师亦友的关系更有看头,雨中对峙那场戏,两人隔着水帘对视,吴磊手里的刀在抖,陈坤的伞面在转,没台词却把恩怨纠葛全演出来了。
说实话,现在敢碰正统武侠的剧组不多了。要么做成奇幻修仙,要么拍成爱情古偶,这片子敢用”入型入格”当片名,摆明了要较真——型是江湖规矩,格是做人底线。看制作特辑里武术指导演示”缠丝手”时,特意说明这招原本是裁缝用来理线的手法,后来被改良成擒拿术。这种有来处的设计,比凭空编造的”神功”有意思得多。
等上映了一定要去IMAX厅看。听说陈坤在火车站那场打戏,镜头会跟着蒸汽火车的浓烟移动,雾气里时隐时现的刀光要在大银幕上才看得出层次。现在武侠片缺的就是这种”电影感”,太多片子把场景拍得跟横店旅游宣传片似的,难得有剧组肯在光影构图上死磕。
有个业内朋友透露,剧组请了真正的江湖后人当顾问。比如预告里出现的”茶阵”,摆法、手势都有讲究,不是随便摆几个碗糊弄观众。这种较真劲儿要是能贯穿全片,说不定真能重现当年《卧虎藏龙》那种”文人武侠”的风骨。
现在只盼着别烂尾。太多武侠片开场惊艳,后半段就开始水剧情。看简介说要探讨”忠诚的代价”,可千万别变成主角突然大彻大悟的说教戏。江湖人的选择,就该像预告片里那个镜头——陈坤把枪和毛笔并排放在桌上,镜头慢慢虚焦,最终两样东西在阴影里模糊成相同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