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她日》10月3日港台上映:许光汉与袁澧林的跨时代爱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电影《他年.她日》将于2024年10月3日在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正式上映。该片由资深电影人张艾嘉担任监制,导演龚兆平执导,主演阵容包括袁澧林与许光汉。影片以一场虚构的大地震为背景,构建出一个被“重力墙”分割的独特世界。这一设定将地球划分为两个时间流逝速度截然不同的区域:“优日区”和“长年区”。在“优日区”中度过一天,相当于在“长年区”度过整整一年。这种强烈的时间不对称性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基础,也成为推动角色命运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机制。
影片讲述了一对分别身处这两个时空的男女——由袁澧林和许光汉饰演——如何克服极端的时间差异相遇并相恋的故事。他们不仅要面对物理意义上的隔绝,还要应对因时间流速不同所带来的心理与情感挑战。在“长年区”的人衰老速度远快于“优日区”,因此两人的关系从开始就注定是不对等的:一方可能只是经历了数天,而另一方却已经度过数年甚至更漫长的时间。这种设定不仅为影片注入了强烈的科幻色彩,也在情感层面提出了关于等待、记忆与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诘问。
从类型上看,《他年.她日》是一部以科幻为外壳的爱情电影。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浪漫叙事,而是借助时间分裂的寓言式设定,探讨爱情在极端情境下的韧性与形态。类似《星际穿越》中时间相对论带来的父女之别,或是《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跨越时序的相爱困境,本片同样以时间作为无形却强大的叙事对手,迫使角色在不对等的流逝中寻找联结的可能。
导演龚兆平此前作品多关注人性与情感的幽微之处,而监制张艾嘉则长期致力于推动具有作者风格和情感深度的华语电影。两人的合作预示这部电影不仅在视觉和概念上有其野心,也更注重角色塑造与情感真实性的表达。袁澧林与许光汉的组合也令人期待:前者是香港影坛备受瞩目的新生代演员,擅长复杂内心戏的演绎;后者凭借《想见你》等作品展现出跨越类型与情感层次的表演能力,成为亚洲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男演员之一。他们所饰演的角色需要在截然不同的时间体验中维持情感的连续性,这对演员的默契和演技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电影以“时间隔离”作为叙事的核心冲突,也隐含了对当代社会中人际疏离、情感异步化现象的隐喻。在通讯科技高度发达却导致真实相处时间日益稀缺的今天,“不同时间区域”的设定反而成为某种情感现实的放大。观众或许能在超现实的情节中看到自己面对关系困境时的影子——尽管不是以物理时间分裂的形式,却常因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或心理距离而陷入类似的“时间错位”之中。
此外,影片的科幻设定并非仅仅作为背景存在,而是深度参与叙事推动和主题表达。时间流速差异所带来的不仅是相遇的困难,更是情感记忆的不同步、生命阶段的断层与选择代价的悬殊。例如,当一方仍处于热恋的初始阶段,另一方可能已在孤独中经历漫长岁月的消磨。这种情境下单是“彼此记得”就已是一种艰难的承诺,而银幕如何呈现这种不对等关系中依然存在的情感力量,将成为影片成败的关键。
从制作层面来看,如何视觉化地表现两个时间区域的特质与差异,是影片的另一挑战。导演和摄影团队可能需要通过色彩、光影、节奏甚至画面比例的变化来区分“优日区”与“长年区”,使时间的不同质感成为可被感知的电影语言。而两位主角在不同时空中的互动方式——是否能够突破物理限制进行沟通,又如何看待对方生命中自己未能参与的部分——这些具体的情节处理将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投入与信念建立。
作为2024年秋季上映的作品,《他年.她日》出现在一个对华语类型片探索日益开放的环境中。近年来,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电影在爱情和悬疑框架中融入社会议题与类型元素,获得了商业与口碑的成功。而本片则试图将科幻设定与爱情主题相结合,在保持情感主线的同时赋予故事更高的概念性与寓言性,这一尝试对华语电影的类型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最终,影片能否打动观众,仍取决于其是否能在奇幻的设定中建立起真实的情感联结。时间可以扭曲,但爱是否能够超越时间所带来的扭曲,既是电影提出的问题,也是它必须通过叙事与表演回答的问题。当袁澧林与许光汉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钟下相爱,他们所代表的已不仅是一对挣扎的恋人,更是所有试图在不对等条件下仍然选择相信爱、等待爱与践行爱的人们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