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只此青绿》重映 曝海报 主创揭秘幕后

《只此青绿》重映 曝海报 主创揭秘幕后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初的海边,海浪电影周如期而至。九月七日傍晚,红毯之上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艺术家——舞蹈诗剧《》的主创团队。导演,领衔主演张翰、谢素豪,演员刘沛然等人悉数亮相。他们此行不仅是为了参与这场电影界的盛会,更是为了他们即将于九月十五日登陆全国银幕的同名电影作品进行预热。就在这个夜晚,一场特别的放映活动及映后交流,为这部备受期待的电影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
这部即将公映的电影,其血脉直接承袭自那部曾轰动一时、荣获多项大奖的舞蹈诗剧。它并非简单的舞台记录,而是由原舞剧的核心编导与表演团队倾力打造的一次艺术再创造。为了让部分观众先睹为快,片方特意安排于九月十三日至十四日,在部分指定影院进行限量点映。这无疑为那些期盼已久的剧迷和影迷提供了一个提前沉浸于那片青绿山水世界的珍贵机会。
《只此青绿》重映 曝海报 主创揭秘幕后-1
映后互动环节,气氛真挚而热烈。导演周莉亚谈及从舞台到银幕的转化过程,情感丰沛。她形容这次与电影版作品的相遇,仿佛是“与一位久违的老朋友重逢”。这种感受,道出了创作历程中的深厚情感积淀与无数个日夜的匠心打磨。对于她而言,这部作品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工作范畴,成为了生命中一段难以割舍的缘分。
共同执导数年的韩真导演,则更倾向于分享创作方法论层面的心得。她将创作过程描绘为理性架构与感性火花交织共舞的旅程。她坦言,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动人篇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无数个在排练厅、在深夜讨论中迸发的“灵光乍现”汇聚、沉淀、提炼而成。正是这些看似偶然的灵感瞬间,经过系统性的梳理与整合,才构筑起作品坚实的艺术骨架与饱满的血肉情感。
《只此青绿》重映 曝海报 主创揭秘幕后-2
在台前,演员们的感悟同样深刻。饰演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少年天才画师“希孟”的张翰,分享了他的心路转变。他回忆最初的创作阶段,更多是依靠技巧去模仿和靠近一个历史中的天才形象。然而,随着排练和演出的深入,他逐渐感受到一种超越技巧层面的连接,一种与角色之间产生的“灵魂共振”。他描述在表演某些关键段落时,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仿佛超越了单纯的表演,与希孟的情感、挣扎与创作激情融为一体。这种体验,让他的表演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染力。
饰演现代“展卷人”一角的谢素豪,其角色作为连接古今的叙事纽带,情感负载极重。他透露,在每一次表演中,他都需要并将自己完全投入于那种对传统文化瑰宝的敬畏与深情之中,以至于“百分之百地,会在演出中落泪”。这份几乎成为身体记忆的深刻情感,确保了每一次舞台呈现以及电影拍摄时的极致真诚。
对于年轻演员刘沛然而言,参与《只此青绿》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他所饰演的“篆刻人”,是他从院校毕业步入专业领域后,接演的第一部重要舞剧,并且随之成为了他的首部大银幕作品。他坦言,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无论是在艺术修养还是职业认知上都获益良多,这段经历为他未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片的总监制及总制片人傅若清先生,则从更宏观的层面阐述了创作的初心。他明确指出,团队投身于此的核心动力,源于一份深沉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感——即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独特美学体系的当代传承。他认为,像《只此青绿》这样凝聚了东方智慧与审美的精品,其价值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当代电影人肩负着通过现代媒介将其推广开来、让更广泛大众看见并感知的责任。
影片的艺术追求与文化价值,也迅速赢得了业内的共鸣。同样参加海浪电影周的导演杨子,在观摩了《只此青绿》的放映后,难掩激动之情。他坦言,这部作品极大地刷新了他对电影艺术表现力的既有认知,其独特的叙事与视觉语言,甚至让他数次感动落泪。他更在片中看到了所有文艺创作者共享的某种影子——那份对美的执着追求、对表达的纯粹渴望,以及将内心感动转化为外在形式的永恒冲动。
综览主创团队的深情分享与业内的初步反响,可以清晰地看到,电影《只此青绿》的核心驱动力与终极旨归,在于系统性地展现中华文化底蕴之美,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活化路径。它不仅仅是一次从舞台到银幕的媒介转换,更是一次旨在触动当代观众心灵、引导他们重新发现传统之美的文化邀约。通过即将到来的点映与全国公映,这部电影期望能够邀请更广泛的观众步入影院,在一个沉浸式的视听空间里,亲身感受那份跨越千年时光依然鲜活、震撼人心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那片精心绘制的青绿山水,不仅存在于绢帛之上,更渴望在每一位观者的心田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