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北影节首推电影公开课:美术、摄影与表演聚焦

北影节首推电影公开课:美术、摄影与表演聚焦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遇上:北京电影节上那场关于东方美学的深夜对谈
四月的北京还带着些许凉意,但电影人的热情已经点燃了整座城市。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也走过了120个年头,第十五届在这个特殊时刻推出了一系列电影公开课。这不是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理论讲座,而是把电影创作最核心的环节——美术、摄影、表演——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
北影节首推电影公开课:美术、摄影与表演聚焦-1
要说最让人期待的,还得是那场关于东方视觉美学的对谈。霍廷霄,这位张艺谋的御用美术指导,《英雄》《十面埋伏》里那些令人窒息的画面都出自他手;叶锦添,从《卧虎藏龙》到《夜宴》,他打造的视觉世界让全世界认识了什么叫”东方美学”。两位大师往那一坐,还没开口,现场就已经沸腾了。
“很多人觉得电影美术就是搭个景,摆个道具,”霍廷霄说着掏出一沓泛黄的设计稿,”但你看《英雄》里那些红色,不是随便选的,每一处色块都要考虑它在画面中的重量。”他回忆起和张艺谋为了一个场景的色调争执到凌晨三点的往事,说到激动处直接站起来比划,”最后我们用了27种不同的红色,这才有了你们在银幕上看到的那片枫林。”
北影节首推电影公开课:美术、摄影与表演聚焦-2
叶锦添则带来了他从未公开过的设计手稿。他说话慢条斯理,却字字珠玑:”东方美学讲究留白,但电影里的留白不是真的空白。《卧虎藏龙》里玉娇龙跳崖那个镜头,你们觉得背景简单?其实我们试了上百种云层的厚度。”他现场演示如何用一块丝绸制造光影效果,观众席不断发出惊叹。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他提到在设计《夜宴》时,特意去故宫数了太和殿地砖的纹路,就为了复制到布景中。
隔壁影厅里,鲍德熹的摄影课同样座无虚席。这位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没有讲那些高深的参数,而是带着大家重看《卧虎藏龙》竹林打斗的片段。”这个镜头我们拍了三十多遍,”他指着银幕上章子怡和周润发在竹梢掠过的画面,”不是武指的问题,是要等太阳转到特定角度——你们看这个影子,得刚好落在两人中间,把画面一分为二。”他揭秘了如何用反光板在阴天制造阳光效果,还现场演示了用矿泉水瓶和手电筒就能完成的光影实验。
北影节首推电影公开课:美术、摄影与表演聚焦-3
的表演课则像一场小型话剧。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牛仔裤,却能在三秒内切换三种完全不同的角色状态。”舞台表演要放大,电影表演要收敛,”她边说边示范,”但收敛不是不做,而是做得更精确。”有个即兴表演环节特别精彩:她让观众随便说个场景,结果有人喊”在菜市场发现丈夫出轨”,她瞬间进入状态——那个从疑惑到震惊再到强装镇定的眼神变化,让全场鸦雀无声。
这些课程看似独立,实则暗藏联系。霍廷霄讲美术构图时提到的”视觉重心”,正是鲍德熹镜头运动的依据;叶锦添说的”空间呼吸感”,又和陈数强调的”表演留白”不谋而合。有个学员说得特别到位:”上完这三堂课,再看电影就像拆开了一个精密钟表,每个齿轮怎么咬合都看得一清二楚。”
电影节策展人私下透露,设计这些课程时他们纠结了很久:”是讲些高大上的概念,还是展示创作最真实的模样?”现在看来他们选对了。当叶锦添说到为了一个道具跑遍山西古玩市场,当鲍德熹承认某个经典镜头其实是失误后的灵机一动,当陈数红着眼眶回忆第一次被导演骂哭的经历——这些鲜活的创作故事,比任何理论都更能让人理解电影艺术的本质。
散场时已是深夜,但还有成群结队的影迷围着嘉宾追问。有个美术系的学生捧着霍廷霄签名的分镜图又哭又笑;几个摄影师追着鲍德熹问了一路;而陈数身边围着最多年轻演员,她正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控制面部肌肉。这场景让人想起叶锦添课上说的那句话:”东方美学讲究传承,今天我把这些经验说出来,就是希望有人能接着走下去。”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