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千源》不只演恶人,更擅真人改编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一群中年男人的橄榄球梦
2012年的重庆,一群普通的上班族、小老板、打工仔聚在一起,干了一件在旁人看来特别”不靠谱”的事——组建了一支业余美式橄榄球队。这支取名”码头工队”的队伍,成员平均年龄35岁,有的挺着啤酒肚,有的戴着眼镜,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在橄榄球场上拼杀的样子。
但就是这群”老男孩”,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聚在江边的空地上训练。没有专业场地,他们就在水泥地上扑腾;没有护具,他们就穿着牛仔裤和工装靴上场。最要命的是重庆夏天40度的高温,训练完每个人都能拧出半斤汗。队里有个开火锅店的老板,每次训练都带着几箱冰啤酒,大伙儿累瘫了就坐在场边干杯——这大概是最”重庆”的补给方式了。
两年后的2014年,这群业余爱好者居然捧回了首届中国业余美式橄榄球联盟的全国冠军奖杯。颁奖那天,好几个大老爷们哭得像个孩子,他们火锅店老板把冠军奖杯摆在收银台最显眼的位置,逢人就吹:”看到没?这就是我们码头工打下来的江山!”
十三年后,这个故事被搬上了大银幕。管虎监制、蒋佳辰执导的《冲·撞》里,王千源演的角色叫”岩石”,是球队里的力量担当。这个角色原型是码头工队里某个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白天在工地上指挥吊车,晚上就变成球场上的”人肉推土机”。王千源为了这个角色,提前三个月开始增肌训练,每天要和年轻演员们真刀真枪地对抗。有场戏需要他背着180斤的队友完成达阵,拍了七条才过,结束后他躺在草地上喘得像台老旧的鼓风机。
“岩石这个角色特别有意思,”王千源在片场休息时聊起角色,”你以为他是个糙汉子,其实心里装着房贷、孩子补习班这些糟心事。”有场戏是他在更衣室接到老婆催学费的电话,挂掉电话后对着储物柜狠狠踹了一脚,结果把柜门踹凹了——这个镜头是即兴发挥,道具组后来找他要赔偿,成了剧组著名段子。
潘斌龙在电影里演球队的开心果,这个角色原型其实是码头工队里某个开洗脚城的老板。现实中的这位老板特别逗,每次比赛前都给全队安排免费足疗,美其名曰”放松战术”。电影里还原了这个细节,还加了个更绝的桥段:有次关键比赛前,他偷偷在对手的更衣室空调里倒了半瓶风油精,害得对方球员上场直打喷嚏。
影片里有句台词特别戳人:”命好就认命,命不好,认个锤子!”这句话原本是码头工队真实的口号,后来被导演保留了下来。王千源说他第一次看到剧本时,就被这句话震住了:”我们这代中年人,谁不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但就像打橄榄球,你可以被撞倒,但不能躺着不起来。”
为了还原真实的比赛场面,剧组请来了专业橄榄球教练。所有演员都要接受魔鬼训练,李九霄有次鱼跃接球时门牙磕出血,结果他吐掉血水说了句:”再来!”这段意外被摄影机拍下来,最后剪进了正片。最拼的是王千源,42岁的人天天和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玩对抗,有次被撞飞三米远,爬起来第一句话是:”刚才那条够不够猛?不够再来!”
电影里有个细节特别真实:队员们每次训练完,都会去江边的大排档吃烧烤。现实中的码头工队确实有这个传统,他们管这叫”赛后复盘会”。有次夺冠后庆功,全队喝高了,抱着奖杯跳进长江游泳,结果奖杯差点被冲走,十几个大男人光着膀子沿江追了半公里——这个名场面也被改编进了电影。
管虎在监制时特别强调要保留这种”糙汉柔情”。比如有场戏是队员们偷偷凑钱给一个队友患病的女儿治病,大家把钱塞进橄榄球里传递,这个设计来自真实事件。当年码头工队真有位队员的孩子得了重病,全队瞒着他接各种商业比赛筹钱,后来知道真相的队员哭得把头盔都摔裂了。
现在重庆江边还能看到码头工队的训练痕迹,那些被他们磨秃的草皮,水泥地上用油漆画的得分线,都成了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有个老队员现在开了家橄榄球主题酒吧,墙上挂着当年比赛的视频,每次播到夺冠时刻,整个酒吧的人都会跟着喊那句:”命不好,认个锤子!”
《冲·撞》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叫”Old Dogs New Tricks”——老狗玩新把戏。这大概是对这群中年人最好的注解:当全世界都觉得你该安稳度日的时候,偏要活得像个愣头青。就像电影里”岩石”说的:”被生活撞得鼻青脸肿的时候,你得学会笑着问它——就这点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