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坪石先生》8.15上映 谢君豪致敬教育先贤

《坪石先生》8.15上映 谢君豪致敬教育先贤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黑板变成行军箱:这群教授用方程式对抗侵略者的炮火
“我这辈子教过的微积分公式,可能比吃过的米饭还多。”在厦门全国电影交易会上笑着说起他饰演的黄际遇教授。这位大多数观众从未听说过的数学家,却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无法绕开的名字——他的《代数学》《微积分学》至今仍是某些高校数学系的指定教材。而《》要讲述的,正是这位”行走的数学公式”如何在1938年广州沦陷的炮火中,把黑板绑在背上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知识长征”。
《坪石先生》8.15上映 谢君豪致敬教育先贤-1
1938年10月21日的广州城弥漫着焦糊味,中山大学数学系主任黄际遇正在做一件看似荒谬的事——他把微分方程讲义塞进装棉被的木箱,又将几何教具捆在装咸鱼的竹篓里。银幕上这个令人心酸的画面,源自真实历史:当日寇的轰炸机掠过珠江时,岭南大学教务长卫梓松带着三百多箱古籍逆流北上,中文系教授们甚至把《楚辞》拆成单页分给学生缝在内衣里。导演用特写镜头捕捉到杜定友教授跪在图书馆废墟里扒拉烧焦书页的手指,那些沾着血渍的《永乐大典》残片,后来成了坪石复课时的”活体教材”。
影片最震撼的段落发生在粤北山区的雨夜。谢君豪饰演的黄际遇举着煤油灯,在临时搭建的茅草棚里讲解非欧几何,雨水顺着茅草缝隙滴在演算纸上,墨迹晕染成模糊的云团。这个长达七分钟的长镜头里,观众能清晰看到教授用树枝在地上画的双曲线被雨水冲刷变形时,他忽然蹲下身用手护住图形的颤抖。历史顾问透露,这段情节完全还原自黄际遇日记:”今日讲双曲函数,雨骤至,诸生以笠覆土,吾以掌为规,竟成完美轨迹。”
在韶关坪石的祠堂教室里,电影展现了一个令人泪目的细节:物理系把门板当黑板,每次敌机来袭就迅速拆下埋进稻田;农学院教授带着学生在弹坑里种红薯,称这是”最生动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医学院更是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用古典针灸完成截肢手术教学。这些看似荒诞的教学场景,被导演处理成充满黑色幽默的蒙太奇——当镜头从手术台摇到窗外持枪警戒的学生,再切到黑板上”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特写,某种比知识更坚硬的东西呼之欲出。
“你们现在解的每个方程,都是未来重建中国的砖石。”黄际遇在电影里的这句台词,其实改编自他1940年的真实演讲。影片后半段,当教授们发现流亡学生用微积分计算炮弹落点时,没有制止而是悄悄递上更多草稿纸。这个情节源自中山大学档案馆的记载:当时数学系确实协助过抗日武装进行弹道测算,那些布满偏微分方程的战地笔记,现在看起来既像学术论文又像军事密电。
在8月15日这个特殊的上映日,《坪石先生》给观众看的不仅是历史课,更是一堂关于”知识如何成为武器”的实践课。当银幕上出现黄际遇抱着病体在煤油灯下校对《微分方程讲义》手稿时,观众会突然明白:那些被揣在怀里翻山越岭的公式,和战壕里射向侵略者的子弹,本质上都是同一种抵抗。就像电影里反复出现的意象——教授们总把粉笔头珍藏在内袋,这些白色的小圆柱,最终在时间的长河里显影成了文化的骨骼。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