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聋人学”听”,世界更需”看”

聋人学”听”,世界更需”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世界按下静音键
电影《》开场那几分钟真是绝了。镜头突然就没了声音,画面里只见人们嘴巴一张一合,脸上的表情夸张得像是默片时代的表演。我坐在影厅里,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看得见的声音”——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唇语、表情和肢体动作,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被无限放大。
聋人学
小马这个角色太让人心疼了。他不是那种会卖惨的男主角,相反,他倔得要命。记得有个场景是他去应聘送货员,人家一看他是就摆手。他也不解释,就掏出手机打字:”我能记住所有路线。”结果真被录用了,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城里穿行,把路线图画得跟艺术品似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前妻来抢女儿抚养权的时候,他连法庭上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木木这孩子简直是个小天使。她总爱拿着个破笛子吹,吹出来的调子七扭八歪的。有次邻居嫌吵来敲门,小马赶紧道歉,木木却突然用手语比划:”爸爸,我是在帮你练习听声音呀。”看到这儿我眼泪直接就下来了。这孩子哪是在玩笛子,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爸爸感受这个世界的声音。
影片里有个细节特别戳人。小马为了证明自己能照顾好女儿,硬是跟着视频学发音。他对着镜子练”木木”这两个字,脖子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发出来的声音却像被砂纸磨过似的。木木就在旁边咯咯笑,然后很认真地纠正他:”爸爸,是木,不是目。”这种笨拙的互动比任何煽情戏码都更有力量。
前妻晓静这个角色写得挺有意思。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恶人,就是受不了那种永远静音的生活。有场戏是她来接木木过周末,小马用手语比划”记得给她带哮喘药”,晓静突然就爆发了:”你能不能别总是用手说话!”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她——不是不爱,是太累了。正常人永远想象不到,连吵个架都要先找纸笔是什么感觉。
说到骗保案这条线,确实有点突兀。李梅前脚还在数钱,后脚就良心发现了,转变快得跟翻书似的。不过小马在警局那段戏还是很有看头——警察以为他装聋作哑,把桌子拍得震天响。结果法医一来检查,所有人都尴尬了。这种荒诞感特别真实,就像我们平时遇到听障人士时,总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好像声音大点就能穿透听障似的。
最喜欢的还是结尾的处理。没有强行大团圆,小马还是说不出完整的话,木木还是吹不好笛子。但你看他们走在街上,木木突然指着天空比划”飞机”,小马就笑着点头。就这么个简单的互动,比什么”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结尾高级多了。导演很聪明,他知道真正的治愈不是让聋人变成听人,而是让两个世界学会互相看见。
看完电影走在回家路上,我下意识注意起路人的表情。那个蹲在路边玩手机的快递小哥,他是在等订单还是在跟家人视频?便利店收银员机械式的”欢迎光临”,有多少人是真的在听?《不说话的爱》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让我们这些听力正常的人也开始思考:当我们在说话时,到底有多少是真正被”听见”的。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