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达尔传记《怀旧》戛纳主竞赛 詹妮弗·罗伯特留影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是按照您要求撰写的文章,约1100字)
—
听说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有几部片子特别有意思,我扒了扒外网影评人的现场反馈,咱们来聊聊这些片子到底有什么看头。
先说说那部日本电影《雷诺阿》。导演早川千绘之前只拍过一部长片,这次直接杀进主竞赛,挺让人意外的。片子讲1987年夏天,11岁小姑娘美咲在乡下外婆家过暑假的故事。有个细节特别戳人——她总抱着本子写小说,把邻居家夫妻吵架的声音偷偷记下来,改编成自己故事里的情节。演美咲的小演员据说特别灵,有场戏是她躲在壁橱里偷看表姐接吻,手指头把纸门戳了个洞,光从那个小孔透进来照在她脸上,把那种又好奇又害怕的感觉全演活了。
这片子最妙的是拍出了泡沫经济前日本的烟火气。美咲外婆总穿着洗得发白的围裙做梅子酱,街角电器行里放着中森明菜的歌,大人们闲聊时说着”股票又涨了”之类的话。早川千绘镜头下的女性群像特别真实,从总爱说教的中学老师姨妈,到偷偷抽烟的叛逆表姐,每个人物都有种”我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人”的熟悉感。
要说今年戛纳最让人掉下巴的,还得是理查德·林克莱特拍的戈达尔传记片《新浪潮》。这个拍《爱在》三部曲的美国导演,突然搞了部黑白片,画幅还是老式的4:3。片子重现了1959年戈达尔拍《精疲力尽》时的场景,扮演戈达尔的演员连说话时总爱推眼镜的习惯都学得一模一样。有场戏特别逗——戈达尔和特吕弗在咖啡馆吵架,特吕弗说”观众需要故事”,戈达尔直接把咖啡泼在剧本上喊”去他妈的三幕剧”!
这片子埋了好多新浪潮梗。比如出现瓦尔达时背景音乐突然变成爵士乐,明显在致敬《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最绝的是用动画重现了戈达尔当年偷胶片拍的镜头,把现实和回忆剪在一起,简直是对《电影史》的隔空回应。不过看完有个疑问:现在流媒体时代,戈达尔那种反叛精神还有人买账吗?片子里有句台词特别应景:”电影不是火车时刻表,没必要非把观众送到目的地。”
英国导演琳恩·拉姆塞带着《去死吧,我的爱》来戛纳,这片名听着就够狠的。詹妮弗·劳伦斯演个产后抑郁的妈妈,有场戏是她半夜把婴儿车推到超市冷藏柜前面,自己站在冷气口吹风,货架上的灯光把她眼睛照得像玻璃珠子。罗伯特·帕丁森演她老公,有次吵架直接把微波炉扔出窗外——这导演拍家庭戏永远这么生猛。
这片子把产后抑郁拍得像恐怖片。有个镜头绝了:劳伦斯给孩子喂奶时,墙上影子突然变成张牙舞爪的怪物。还有段蒙太奇,把婴儿啼哭声、吸奶器声音和洗碗机运转声混在一起,看得人头皮发麻。茜茜·斯派塞克演的控制狂婆婆也够吓人,老偷偷把媳妇的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
现在主竞赛已经放了9部片子,后面还有13部等着亮相。华语片方面,毕赣的《狂野时代》定在5月22号晚上首映。据说这次他又玩时间线,把贵州凯里的故事和科幻元素搅在一起,预告片里有个镜头:汤唯站在漏雨的房间里,雨滴在半空停住变成玻璃珠——很符合他那种湿漉漉的魔幻风格。
今年戛纳这些片子有个共同点:都在用特别个人的方式讲普世话题。早川千绘用少女日记般的琐碎对抗宏大叙事,林克莱特借古讽今聊创作自由,拉姆塞直接把女性困境拍成惊悚片。现在电影节的趣味明显在变,那些四平八稳的”申奥片”越来越不吃香,反倒是这些带着毛边儿的、有点危险的片子更容易冒头。接下来就等着看评委会好哪口了,是选温柔如水的《雷诺阿》,还是火药味十足的《去死吧,我的爱》,或者给老顽童林克莱特发个特别奖?咱们拭目以待。
(注:文中涉及的影片细节综合了《好莱坞报道者》《银幕》等外媒的戛纳前线报道,以及导演访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