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东极岛》17分钟片段亮相戛纳 国际海报首曝

《东极岛》17分钟片段亮相戛纳 国际海报首曝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上的血性与善良:当渔民遇上战争
那艘日本军舰出现在海平面上的时候,老陈正蹲在船头补渔网。阳光刺眼,他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才确认——那不是幻觉。1942年的东极岛,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东极岛》17分钟片段亮相戛纳 国际海报首曝-1
饰演的老陈是个地道的渔民,皮肤被海风吹得黝黑,手掌粗糙得像砂纸。电影一开场就是他带着饰演的儿子小海在海上撒网的场景。父子俩配合默契,小海年轻气盛,总想着多打点鱼补贴家用。”爸,听说日本人把上海人都赶进集中营了。”小海边收网边问。老陈没接话,只是用力扯了扯渔网,网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饰演的渔家女阿秀是岛上少有的识字人,她在教会学校学过英文。这个设定在后来的营救行动中起了关键作用。电影里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阿秀教孩子们认字时,总喜欢在海滩上写字,潮水一来就把字迹冲走。”有些东西记在心里就好。”她对孩子们说。谁能想到,这句话在后来面对日军审讯时,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暗号。
转折发生在那个暴雨夜。一艘载着盟军战俘的运输船在东极岛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击沉,数百名战俘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求生。老陈和村民们最初是害怕的——救外国人?被日本人发现可是要掉脑袋的!但看着海面上漂浮的人影,听着隐约传来的呼救声,这些平日里为一条鱼都能争得面红耳赤的渔民,此刻却出奇地一致。
管虎和费振翔导演把这场救援拍得惊心动魄。十几条小渔船在狂风巨浪中穿梭,渔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抛绳索、递竹竿,甚至直接跳进海里救人。有个镜头特别震撼:吴磊饰演的小海半个身子悬在船外,死死抓住一个快要沉下去的战俘,而老陈在后面拽着儿子的腿,整个画面倾斜得让观众都忍不住抓紧座椅扶手。
电影里没有刻意拔高渔民的觉悟,他们的恐惧和犹豫都被真实呈现。有个叫”老歪”的村民(由老戏骨王砚辉饰演)就坚决反对救人:”自家饭碗都保不住了,还管那些洋鬼子?”但当他看到被救上来的战俘中有个和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小伙子时,这个倔老头默默递上了自己的棉袄。
国际版海报上那艘正在沉没的巨轮,在电影里只出现了不到五分钟,但这五分钟堪称全片最昂贵的特效镜头。船体断裂的金属呻吟声、此起彼伏的爆炸、在油污中挣扎的人群…这些画面在戛纳放映时据说让不少买家倒吸凉气。但更打动人的是后续——获救战俘中有个美国军官(由《权力的游戏》中”大熊”扮演者伊恩·格伦出演),他起初对这群”东亚渔夫”充满戒备,直到发现他们把自己仅有的粮食分给了伤员。
影片后半段的紧张程度不亚于任何谍战片。日军开始大规模搜岛,村民们必须想办法把战俘转移到安全地带。阿秀用英文和战俘沟通,老陈带着儿子摸清了日军巡逻规律,连村里最胆小的”二丫头”都主动承担起放哨的任务。有场戏特别揪心:日军上岛搜查时,战俘们就藏在渔民家的地窖里,而地窖入口被一筐臭鱼虾盖着。镜头在日军皮靴和地窖里战俘紧绷的面容间切换,观众能清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在戛纳亮相的17分钟片段里,有段对话特别戳人。那个美国军官问老陈为什么要冒险救人,老陈摆弄着渔网说:”海里漂着的人,就像网里的鱼,看见了总不能当没看见。”没有豪言壮语,就是渔民最朴素的逻辑。据说这场戏朱一龙和伊恩·格伦演了二十多遍,就为找到那种语言不通但心灵相通的感觉。
电影最后,获救战俘们乘着夜色悄悄离开。老陈站在礁石上望着远去的船只,小海问他:”爸,他们会记得我们吗?”老陈没回答,只是把儿子被海浪打湿的衣领翻了翻。这个动作胜过千言万语——善良不需要被记住,它就像东极岛周围的海水,潮起潮落,从未改变。
2025年暑期档,这部没有超级英雄但充满凡人勇气的电影就要和观众见面了。从戛纳传回的消息说,很多国际买家对”中国渔民版《辛德勒的名单》”这个形容很感兴趣。但看过片段的人都知道,《东极岛》讲的不只是营救,更是乱世中普通人如何守住人性的微光。就像预告片里那句画外音:”大海不会忘记每一滴水的温度。”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