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人生若如初见》:平视视角打破类型局限,口碑攀升

《人生若如初见》:平视视角打破类型局限,口碑攀升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五个年轻人撞上时代的巨浪
王伟导演的《》一开播就让人挪不开眼。这部剧把镜头对准了1900年庚子国变后,最早一批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青年。说实话,看他们穿着立领制服在东京街头行走的样子,还真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
《人生若如初见》:平视视角打破类型局限,口碑攀升-1
梁乡这个角色特别有意思。作为清宗室子弟,他本该是维护旧秩序的那拨人,可偏偏骨子里透着股叛逆劲儿。有场戏是他站在甲板上,海风吹得衣襟猎猎作响,手里攥着本《天演论》——这个细节太戳人了。你能清晰感受到这个贵族青年内心的撕裂,一边是血脉里的忠君思想,一边是眼前这个崭新世界的召唤。
杨凯之和吴天白这对革命搭档简直像从历史课本里走出来的。他们在地下印刷所油印传单时,镜头扫过那些沾着油墨的手指特写,连指纹里都刻着”变革”二字。最震撼的是杨凯之在街头演讲那场戏,围观群众从嗤之以鼻到渐渐沉默,最后有个穿补丁衣服的老汉颤巍巍问了句:”先生,您说的新朝廷,能让娃娃们吃饱吗?”这话问得人心里发酸。
李人骏代表的是另一条路。作为新军骨干,他总把”强兵救国”挂在嘴边。有段训练新兵的戏特别带感:大雨里,他吼着”端稳枪!”,自己却先红了眼眶。你突然就懂了,这些穿军装的年轻人,何尝不是在用他们的方式寻找出路?
女性角色里,谢菽红绝对是个惊喜。开文堂家的二小姐,表面是捧着《女诫》的闺秀,背地里却给革命党送情报。看她用刺绣花样当密码那段,针脚里藏着的全是惊心动魄。更绝的是她剪短发那场戏,剪刀”咔嚓”一声,弹幕直接炸了——这哪是剪头发,分明是在剪辫子时代的尾巴啊!
制作组在细节上真是下了血本。剧中出现的”掷茭定生死”场景,道具组真找来光绪年间的珓杯;杨凯之住的东京下宿屋,墙纸纹样都复刻了明治时期的浮世绘风格。最让我起鸡皮疙瘩的是个长镜头:从紫禁城斑驳的宫墙拉到东京街头闪烁的煤气灯,再切到武昌兵工厂冒烟的烟囱——三个画面就把时代的撕裂感交代得明明白白。
历史顾问贾英华把关的那些宫廷戏也够讲究。梁乡进宫面圣时,跪拜的姿势、递折子的角度,连殿内檀香燃烧的速度都符合记载。有场戏是慈禧用膳,桌上摆的”樱桃肉”居然真按清宫档案复原了做法,弹幕里考据党们都在狂刷”给道具组加鸡腿”。
现在这部剧在微博话题阅读都破21亿了,抖音上那些”梁乡眼神杀”的剪辑视频动不动就百万点赞。大家讨论最凶的,还是第五集那个开放式结局:五个年轻人在码头分别,镜头定格在五只交叠的手上——有人说是象征五族共和,也有人觉得暗示了日后分道扬镳,吵得可热闹了。
看着剧中那些年轻面孔在历史漩涡里挣扎,突然就想起辜鸿铭说过的话:”在中国,最激进的和最保守的往往是同一个人。”就像梁乡在剧里那句台词:”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亲手埋葬自己出身的阶级。”这话现在听来,依然震得人耳膜发疼。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