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科普行”专项行动通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近日,一份由国家电影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跟着电影做科普”专项行动的通知》正式发布。这份编号为国影发〔2025〕8号的文件,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在系统性地推动电影这一大众文化与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深度融合,旨在发挥电影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崇尚科学社会风尚方面的独特作用。
文件明确了此次专项行动的核心目标,即通过电影与科普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通知系统规划了八大方面的具体行动措施,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实施框架。
在资源开发层面,行动鼓励深入挖掘热映影片及经典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科学元素与科技背景。这意味着,未来观众不仅能在影院享受视听盛宴,还能通过随之衍生的短视频、图文解读、互动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产品,更深入地理解影片背后的科学原理、技术应用乃至科学家的探索故事。这种“影后科普”的模式,有望将观众一时的观影热情,转化为持久的科学兴趣。
在内容创作领域,行动提出了创新科普电影形态的明确要求。一方面,将系统梳理和建立国家科普电影资源库,方便公众检索和观看;另一方面,积极支持运用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创作沉浸式VR科普电影,为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科学体验。同时,对于传统的科教影片,将着力提升其制作质量与叙事水平,并探索分线发行模式,使其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
行动特别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重点布局。航天航空、深海探测、新能源、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将成为“电影+科普”产品集中发力点。通知还鼓励科普工作与优质的科幻电影、科学题材电影IP进行联动开发,借助电影已有的广泛影响力,让高精尖科技以更亲切、更易懂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为了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行动计划结合中国航天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学纪念日,以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影视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影主题科普活动和专题展映。这将使科学传播与公众的休闲文化生活更紧密地结合。
在支撑体系方面,行动倡导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国家级的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科研观测站、科技博物馆等设施和基地,将被鼓励为电影科普创作提供采风、拍摄和内容验证的支持。同时,现有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也被鼓励拓展其科普展示与教育功能,实现资源的效能最大化。
为了打通科普电影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行动提出建立科普电影院线的构想。支持商业电影院、科技馆、文化馆等场所加入科普院线联盟,开展科普电影的专线放映、主题影展和点映交流活动。同时,也支持科普场馆升级放映设备,使其具备放映高质量科普影片的能力,从而丰富科普场馆的内容供给。
在公共服务领域,行动注重普惠性与针对性。将增加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科普影片数量,并充分利用中小学的影视教育体系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平台,将优质的科普电影内容系统性地融入青少年教育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之中,尤其关注科学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覆盖。
为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地,文件在组织实施部分强调了多部门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提出要通过多元化资金支持渠道推动行动开展。中国科协下属的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被明确为统筹协调此项工作的具体负责机构,承担联络、协调与推进的职责。
这份文件的出台,反映了在科技日益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今天,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能的迫切性。电影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叙事和情感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拥有无与伦比的大众吸引力与情感共鸣力。通过系统化的政策引导,将电影的感染力与科学的求真精神相结合,有望开创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科普新范式,让公众在艺术欣赏和娱乐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感受科学精神的魅力,从而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更为坚实和广泛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