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五年赴平遥:年年新体验,初心依旧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的平遥,秋意渐浓。古城墙下,露天剧场内灯光渐次亮起,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于九月二十四日晚正式拉开帷幕。在这个被誉为“中国电影人精神家园”的场域,一位年轻电影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王俊凯以“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的身份登上开幕式舞台,面对座无虚席的观众席发表致辞。这已是他第五次踏上这片承载着中国电影希望的土地,而每一次的到来,都见证着他在电影道路上不同阶段的成长与蜕变。
从初次以评委身份参与时的青涩,到担任特约策展人时的探索,再到今年以荣誉评审的身份重返,王俊凯在发言中细数这五年来的身份转变。他坦言,每一年平遥之行都带来了“全新而充满挑战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来自于角色的转换,更源于与来自全球各地电影人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在平遥这个特殊的场域,商业与艺术、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边界被不断打破与重建,而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持续给予他新的启发与思考。
平遥国际电影展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学术、独立、开放”为宗旨,为华语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搭建交流平台。而“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作为电影展的重要单元,旨在致敬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罗西里尼,表彰那些在电影语言和人文关怀上具有探索精神的影片。王俊凯能够连续五年以不同身份参与这一电影盛会,并在今年担此重任,既体现了电影展对其专业素养的认可,也反映出中国电影代际传承的生动图景。
在开幕式发言中,王俊凯承诺将在本届影展期间尽职履责,与电影前辈们一同聚焦电影艺术的本体价值。他特别表达了对未来七天密集观影、研讨和交流活动的期待,希望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进行深入对话,共同探索电影艺术的无限可能。这种开放而谦逊的态度,恰恰呼应了平遥电影展一直倡导的“平等交流、自由创作”的精神内核。
值得注意的是,王俊凯在发言中特别感谢了贾樟柯导演的再次邀请。作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始人,贾樟柯不仅打造了这个备受瞩目的电影盛会,更以其独到的眼光,为像王俊凯这样的年轻电影人提供了成长与展示的平台。这种前辈与后辈之间的提携与互动,构成了中国电影生态中一道温暖而富有希望的风景线。
纵观王俊凯五年来在平遥的足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青年演员向电影人身份转变的轨迹。从最初的观摩学习,到逐渐深入参与电影展的各个环节,再到今年以评审身份参与影片评选,他的成长历程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年轻一代电影人的集体画像——他们既尊重传统,又勇于突破;既立足本土,又胸怀世界;既专注表演,又拓展至电影制作的更多维度。
在接下来的七天里,平遥电影展将迎来上百场放映、论坛和交流活动。来自全球的影片将在这里接受专业评审和普通观众的双重检验,而王俊凯作为评审之一,将与其他电影前辈一起,穿梭于各个放映厅之间,参与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为优秀影片的脱颖而出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平遥古城的青砖灰瓦见证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变迁,而今,它们又成为当代电影文化发展的沉默见证者。在这个特殊的时空交汇点上,像王俊凯这样的年轻电影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中国电影的新篇章。他们的参与,不仅为平遥电影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当古老的城墙与现代的光影在此相遇,当时光的厚重与青春的朝气在此交融,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