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大师》10月18日上映:致敬追梦“犟人”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深圳的东北部,有一个名为大芬的村落,它因其生产全球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名画仿制品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这里曾是一个普通的客家村落,如今却成为全球艺术品复制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就在这个以商业化和流水线生产为主导的艺术飞地里,却有一群人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坚守着对原创艺术的追求。电影《成为大师》正是将镜头对准了这样一群人,通过三位坚持原创的画家——庞大师、一凡和冬天的故事,描绘了一段关于执着、孤独与勇气的追梦旅程。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深圳大芬村,这个特殊的地理空间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与张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大芬村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油画复制基地,成千上万的画工在这里日复一日地临摹着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世界名作。这种规模化、产业化的艺术生产模式,使得艺术在这里更像是一种商品,而非创作。然而,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却选择了与这种商业化环境格格不入的道路。他们不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满足于机械地复制他人的作品,而是渴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这种选择使他们在大芬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另类,也注定了他们必须面对更多的挑战与困境。
庞大师、一凡和冬天被形容为“臭皮‘犟’”——嘴犟、心犟、人更犟。这种“犟”不仅体现在他们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上,也反映在他们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态度。在商业化的艺术环境中,原创艺术往往难以获得即时经济回报,这使得三位画家不得不面对高昂的房租、家庭责任等现实压力。影片既展现了他们无忧无虑的自在创作时光,也毫不避讳地呈现了他们为生计奔波的现实困境。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构成了影片最核心的张力。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三位画家并非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压力,而是积极寻求突破。他们亲手创建“123艺术区”的情节,正是这种主动性的体现。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创作空间的物理建构,更是对精神家园的象征性筑造。在这个过程中,影片穿插着各种啼笑皆非的笑话,使得整个追梦旅程既充满艰辛,又不乏温暖与幽默。这种复杂的情感基调,使得影片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体验,也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们的内心世界。
影片发布的“无名”版海报极具象征意义。海报中,庞大师在空白的画布上安睡,这一形象既暗示了追梦者尚是“无名之辈”的状态,也点出了“勇敢的人先做个好梦”的主题。空白画布既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也暗示着创作的起点与挑战。而庞大师最终会画出怎样的作品,成为影片留给观众的重要悬念。这个悬念不仅关乎一个具体的艺术作品,更关乎在商业化的艺术环境中,原创艺术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更宏大的命题。
导演赵林为拍摄此片深入大芬村生活八个月,历时五年才完成影片的制作。这种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对影片主题的一种呼应。导演的亲身经历使他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画家们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也让影片超越了传统纪录片的形式,成为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影片不仅记录了画家们的日常生活,更深入挖掘了他们的执拗、孤独、挣扎与勇气。这种深入的观察与呈现,使得影片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与社会思考价值。
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来看,《成为大师》通过三位画家的坚持,映射了现实中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普通人。在当代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几乎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无论是艺术家、创业者,还是普通职场人,都可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困难与挑战。影片中三位画家的“犟”精神,正是对这种普遍困境的一种回应。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现实压力时,保持对初心的坚守并非易事,但正是这种坚守赋予了生命以意义与价值。
影片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对所有心中有梦、步履不停的“犟人”的致敬。这种致敬不是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建立在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知之上。影片没有将艺术创作浪漫化,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在商业化环境中坚持原创艺术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同时,它也没有陷入悲观主义的泥沼,而是通过三位画家的坚持与努力,展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人类对美的追求、对自我表达的需求依然能够找到生长的空间。
大芬村作为影片的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代表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某种发展模式,也反映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这个符号化的空间里,三位画家的坚持具有超越个人命运的意义。他们的故事不仅关乎艺术创作,也关乎在商业化、标准化生产日益主导的当代社会中,个体如何保持创造力与独特性这一更广泛的文化命题。
影片的风格形式也值得关注。导演赵林有意超越了传统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使影片如同一幅流动的艺术画卷。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与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使观众不仅能够了解画家们的故事,还能够感受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与魅力。影片中穿插的绘画场景、艺术区的构建过程,都成为艺术创作本身的隐喻,让观众在观看故事的同时,也能够思考艺术与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成为大师》定于10月18日全国上映,这部历时五年精心打造的作品,不仅是一部关于画家的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在现实压力下依然怀揣梦想的人的内心世界。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或廉价的安慰,而是通过真实而复杂的人物故事,邀请观众共同思考在当代社会中,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如何坚守内心价值这些永恒命题。在商业化浪潮席卷各个领域的今天,这样的思考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