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星空》首作预售启动,创意预告“课本”启三国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2023年的国庆档期,一部名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动画电影于10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映。这部影片在正式公映前,已于9月开启了全国预售,并通过一系列路演活动积累了初步的观众口碑。影片的创作理念颇为独特,它尝试以一种新颖的“用课本打开三国”的方式,将观众,尤其是年轻学生群体,耳熟能详的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巧妙地编织进对三国时代的叙事之中。这种尝试旨在打破学科壁垒,让历史知识以一种更亲切、更易理解的方式呈现。
在内容的具体呈现上,影片进行了多学科的融合探索。语文知识的融入是一个亮点,例如,通过曹操的名篇《观沧海》,影片不仅朗诵了诗句,更试图通过画面与情节,具象化地展现曹操在创作此诗时的广阔胸襟与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将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相结合。历史维度则涵盖了更为广阔的图景,从强盛的汉代背景谈起,延伸至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再到曹操为恢复生产、保障军需而推行的屯田制这类具体的经济政策,以及决定北方格局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这些内容的选择,显然意在超越单纯的战争叙事,展现三国时代政治、经济、军事的多重面貌。地理知识的运用同样值得称道,影片借用了“十面埋伏”这一概念,并非指代具体的战术,而是用以形象地说明当时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的地理态势。它清晰地在地图上标示出袁术盘踞淮南、吕布占据徐州等各方势力的空间分布,帮助观众建立起对三国鼎立前那段混乱时期空间格局的直观认识。贯穿这些具体知识之上的,是影片对“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强调与传递,试图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挖掘其背后的价值观内涵。
这部影片的幕后主创团队堪称其品质的重要保证。著名学者、作家易中天先生担任了本片的编剧和监制。易中天因在《百家讲坛》节目中以通俗易懂、富有趣味的方式解读三国历史而广为人知,他的加盟无疑为影片的历史底蕴和叙事风格注入了独特的“易氏”色彩,确保了内容在学术严谨性与大众接受度之间的平衡。导演工作由于孟和袁原共同承担,他们需要将宏大的历史题材与动画表现形式进行有机结合。总制片人则由易海贝担任,负责项目的整体运作与统筹。强大的出品方阵容也为影片提供了支持,包括果麦文化、光线影业、海平屋脊影视以及上海亭东影业等多家在文化内容和影视投资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共同作为出品方,而上海红鲤文化、猫眼微影、五光十色影业等则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其中,显示出市场对该项目的关注与期待。
在市场反响方面,影片自9月21日于郑州启动首站路演以来,收获了初步的良好口碑。从早期观影观众的反馈来看,影片在历史叙述的生动性方面得到了肯定,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被处理得较为清晰,降低了普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理解门槛。许多观众认为这是一部非常适合亲子共同观看的电影,它成功地在娱乐性中融入了教育意义,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制作水准上,影片也被评价为精良之作,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景、细腻的人物动作,还是考究的服饰道具,都体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试图为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历史氛围。在人物塑造上,影片并未将角色简单脸谱化,而是着力展现其复杂性,例如对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对汉献帝刘协在皇权旁落时的无奈与挣扎的刻画,都试图呈现历史人物身上多维度的“人性”,而非单一的英雄或反派形象。
综合来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定位十分明确,它追求一种“合家欢”式的调性,力图吸引全年龄段的观众。其更深层次的追求在于文化价值的传递,希望通过动画这一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形式,展现三国历史的魅力,弘扬蕴含其中的智慧、勇气与信义等精神,进而参与到构建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之中。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以课本知识作为亲切引路人,由深谙三国之道与大众传播之妙的易中天主导创作的历史题材动画电影。它试图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精良的视觉制作以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将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意蕴,转化为一场既富于教育启迪,又兼具视觉享受的文化盛宴,为金秋十月的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