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陈佩斯等大咖聚首里院喜剧节论坛:百年喜剧“笑”谈,共话里院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的青岛,海风裹挟着微咸的气息,第二届里院喜剧节开幕论坛在中国电影院举行。这座拥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正是百年前中国电影先驱张石川在青岛创办的首家中国人电影院。论坛以“笑看中国喜剧百年”为主题,汇聚了黄渤、陈佩斯、倪萍、宁浩、贾冰等喜剧界的代表人物。现场观点碰撞、金句频出,笑声此起彼伏,宛如一场精彩的脱口秀表演。
论坛的开场特别放映了1922年的默片《劳工之爱情》。这部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尚可观看的电影,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镇藏之宝”。百年后,这部影片在它诞生地的影院重现银幕,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回归”。黄渤在观影后赞叹不已,他指出这部百年老片已经展现出成熟的制作意识和丰富的电影手段,如画中画、快进等技巧的运用,以及演员们展现出的敬业精神,都令人印象深刻。陈佩斯则从艺术传承的角度分析,认为默片继承了戏曲的精髓,特别注重肢体造型的表现,堪称中国喜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倪萍感慨道,在当时的创作条件下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实属难得,即便百年后的今天观看,其艺术魅力依然不减。宁浩从导演的专业视角指出,这部影片已经具备了多种喜剧特点,为现代喜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讨论的深入,话题转向今年暑期档广受好评的电影《戏台》。这部作品被视为当代喜剧创作的新样本,引发了嘉宾们对喜剧本质的思考。陈佩斯强调,无论喜剧形式如何演变,其核心始终离不开“好的故事”。倪萍从更宏观的视角指出,从张石川到陈佩斯,中国喜剧始终与观众相伴相随。宁浩分享了自己的观影体验,坦言被影片深深打动甚至落泪,他认为优秀的喜剧能够穿透命运的表层,引发人们对自我的审视。陈大愚则分享了话剧版《戏台》历经十二年打磨、演出三百多场的创作历程,以及参演电影版的收获与感悟。
论坛上,嘉宾们敞开心扉,畅谈各自与喜剧结缘的历程。陈佩斯和倪萍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卓别林对他们早期艺术生涯的深远影响。宁浩分享了一段童年趣事,曾因绘声绘色地讲述陈佩斯电影里的故事而免于挨揍,这个生动的例子印证了喜剧艺术对一代代人的潜移默化。贾冰坦言受到在场多位前辈的影响,并特别提到自己注重从各地喜剧形式中汲取营养,包括南方的滑稽戏等特色剧种。
本届里院喜剧节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升。德云社、开心麻花等二十六个喜剧厂牌和团队将带来七十余场精彩演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喜剧节首次实现了脱口秀、相声、默剧、Sketch、即兴喜剧、漫才等所有主流及新兴喜剧形式,与皮影戏、快书、双簧等传统非遗喜剧的同台献艺。在为期十天的节庆期间,将呈现八百多场形式各异的喜剧表演,包括类似盲盒的惊喜演出和街头巷尾的即兴表演,旨在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打造独具特色的喜剧盛宴。
嘉宾们对青岛这座海滨城市及其特有的里院建筑也表达了独特感受。黄渤希望喜剧节能够包容各种类型的喜剧表演,满足观众多元化的观赏需求。倪萍深情回忆了在青岛里院的生活经历,特别赞赏青岛建筑错落有致的层次感和迷人的城市风景。宁浩首次见到里院建筑,认为其与四合院、乔家大院等传统建筑形态截然不同,值得细细品味。叶逢春则认为在里院这样的特色空间演出是难得的经历,促进了不同喜剧门类演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据悉,“里院共话”喜剧论坛今年将举办三场。继开幕论坛之后,还将于九月二十四日举办《中国喜剧的名片与底蕴》,九月二十八日举办《从围观到共创,属于公众的喜剧永不散场》两场论坛。届时将有更多喜剧界的重要人士参与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喜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百年默片到当代多元喜剧形态,从传统剧场到街头表演,中国喜剧正在书写着新的篇章。不同喜剧形式的交融碰撞,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共生,都在这个金色的九月,在青岛的里院之间,绽放出别样的艺术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