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相约汶山》电视剧创作研讨,北京举办

《相约汶山》电视剧创作研讨,北京举办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9月12日上午,电视剧《在中国电影基金会举行。会议由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主持,副理事长阎晓明、姜涛,原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著名影评人张卫,四川省及省委宣传部代表,多家媒体机构负责人,出品方代表以及该剧主创团队共同出席。与会者围绕剧集创作理念、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表现手法展开深入讨论,认为该剧以2008年大地震及灾后重建为叙事主线,通过艺术化手法展现灾难中的人性光辉与重建奇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审美价值。
该剧以汶川地震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聚焦震后全国范围内的救援与重建工作。剧中重点呈现了”十八个省对口支援十八个县”的政策实践,以及后续东西部协作推动灾区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创作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汶川灾区,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在剧本创作中既保持了历史真实性,又进行了艺术提炼。剧中通过多个典型人物的命运轨迹,展现从紧急救援到灾后心理重建,从基础设施恢复到产业发展的完整历程,其中对浙江援川项目带来的区域经济转型的描绘,成为展现新时代协作发展的重要视角。
《相约汶山》电视剧创作研讨,北京举办-1
在研讨会专家发言环节,影评人张卫指出,该剧在叙事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灾难题材的局限,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相融合,塑造了包括救援人员、基层干部、灾区群众等多维度的立体人物形象。原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刘建中强调,剧组在服装、场景、道具等细节还原上秉持严谨态度,真实再现了2008年抗震救灾的历史场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剧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叙事展现了汶川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品格,以及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基金会将在创作指导、资源协调、宣传推广等环节给予全方位支持。他特别强调,希望创作团队能深入挖掘汶川重建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事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展现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心路历程。同时要注重表现新时代汶川的发展成就,通过镜头语言呈现今日汶川的富裕美丽新貌,让作品成为记录时代进步的艺术载体。
从创作理念来看,该剧试图突破传统主旋律作品的叙事模式,采用多线索并行的叙事结构,将宏大的历史事件与细腻的情感描写相结合。剧中既展现了国际社会援助、全国军民同心救灾的壮阔图景,也刻画了普通人在灾难中相互扶持的动人细节。在表现灾后重建过程中,创作团队特别关注了文化遗产保护、心理重建、产业转型等深层议题,通过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该剧的创作契合了当前影视创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筹备阶段,主创团队已赴汶川实地采风,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真实素材。在艺术表现上,剧组计划运用现代影视技术再现地震场景,同时注重情感表达的真实性,避免过度戏剧化处理。在人物塑造方面,剧本着重刻画了基层党员干部在救灾重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也生动表现了普通群众从受灾者到重建者的身份转变。
这部作品的创作实践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通过艺术再现汶川地震及灾后重建的伟大历程,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保存,更是对中华民族在重大灾难面前展现出团结精神的礼赞。剧集通过展现汶川从废墟中重生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在基层的实践成效。在叙事时空上,作品既回溯了抗震救灾的悲壮历程,也展现了今日汶川的崭新面貌,形成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
从文化价值来看,该剧通过对汶川重建历程的艺术呈现,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剧中通过对口支援、东西协作等具体事例,生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传统,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这些元素的有机融合,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灾难叙事,成为展现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艺术载体。
在艺术创新方面,创作团队表示将在摄影手法、音乐运用、剪辑节奏等方面进行探索,力求在保持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时,计划运用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展现灾难中的人性光辉。在场景设计上,将通过对比手法呈现汶川从废墟到新城的沧桑巨变,通过视觉语言传递生命力的顽强与重建奇迹的伟大。
该剧的创作也得到了四川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地宣传部门表示将全力配合剧组的创作拍摄工作,提供必要的史料支持和拍摄便利。同时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汶川重建的真实历程,感受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媒体代表也表示,将关注作品创作进展,通过全媒体传播让这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作品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