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大刀对枪炮》:全民族抗战的血路,歌声呼喊

《大刀对枪炮》:全民族抗战的血路,歌声呼喊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推出了大型特别策划节目《》。该节目自即日起至九月十日的每晚二十二时,在CCTV-6《》栏目中与观众见面。整个系列共分为十四集,由《电影中的抗战烽火》与《电影旋律中的抗战史诗》两大篇章构成,旨在通过电影这一艺术载体,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铭记先辈的牺牲与贡献,传承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电影旋律中的抗战史诗》这一篇章中,节目聚焦于那些诞生于烽火年代、至今仍激荡人心的经典抗战歌曲。其中,《大刀进行曲》作为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被赋予了深刻的解读。这首歌更为人熟知的名称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其歌词直白有力,旋律铿锵激昂,如同一把无形的精神利刃,劈开了历史的阴霾,被誉为“一把砍向日寇的大刀”。它的诞生,与一场具体的战役紧密相连,其背后是民族危亡之际迸发出的不屈呐喊。
《大刀对枪炮》:全民族抗战的血路,歌声呼喊-1
《大刀进行曲》的创作源于一九三三年的长城抗战,特别是其中的喜峰口战役。当时,抗日名将宋哲元将军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时,充分发挥了近战夜战的优势,战士们手持大刀,与敌人展开惨烈的白刃格斗。此次“喜峰口大捷”,中国军队以简陋的武器重创敌军,打破了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民心士气。音乐家麦新在听闻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事迹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创作激情喷薄而出,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歌。歌词中那一声石破天惊的“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正是当时全国人民积压已久的愤怒与抗战决心的最直接、最强烈的艺术迸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歌曲在创作完成后,其歌词经历了一次关键性的修改与升华。麦新在最初的版本中,歌词是直接歌颂“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并写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然而,他很快意识到,这场战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战争,抗战的力量来自于整个中华民族。于是,他毅然将歌词修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和“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这一字一句的改动,意义非凡,它使得《大刀进行曲》跳脱出了对单一部队、单一战役的赞颂,转而成为召唤和鼓舞全中国一切抗日力量的雄壮号角。它不再仅仅是二十九军的战歌,而是升华为整个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发出的共同怒吼,体现了全民抗战、团结御侮的宏大主题。
《大刀对枪炮》:全民族抗战的血路,歌声呼喊-2
这首歌曲一经问世,便以其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和同仇敌忾的情感,迅速传遍了神州大地。它响彻在前线的战壕里,回荡在后方的集会上,成为激励各阶层人民投身抗日救亡洪流的强大精神动力。无论是奔赴前线的将士,还是支援抗战的民众,都能从这激昂的旋律和朴素的歌词中汲取到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它的传播,对于形成并巩固全民族抗战的意志与氛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大刀进行曲》的影响力还超越了国界,它曾被六十一个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地区转载刊发,以其所蕴含的正义力量和抗争精神,鼓舞了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反法西斯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一道来自东方的强音。
《大刀进行曲》所承载和体现的,正是那内涵深厚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面对强敌时迸发的炽热爱国情怀,是宁死不屈、坚守气节的民族脊梁,是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对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通过音乐的旋律,深深植根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在电影艺术领域,《大刀进行曲》也留下了它的印记。它最早被运用于电影《豹子湾战斗》之中,用以烘托革命战士昂扬的战斗意志和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此后,在多部反映抗战历史的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听到它的旋律,它已经成为标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唤起民族共同情感记忆的标志性声音符号。
《大刀对枪炮》:全民族抗战的血路,歌声呼喊-3
《我们的胜利》特别报道,正是通过深入挖掘像《大刀进行曲》这样的经典电影歌曲背后的故事,在光与影的交织、声与画的共鸣中,完成了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溯。它让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更记住了支撑起那场伟大胜利的精神源泉。聆听这些诞生于战火中的旋律,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年代的脉搏,感受到先辈们在国家存亡之际的抉择与担当。历史需要被铭记,精神需要被传承。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回望来路,从这些承载着血与火、凝聚着民族魂的经典作品中汲取力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们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尊严源于奋斗,那份在危难中淬炼而成的抗战精神,依然是今天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宝贵财富。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