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电影资讯

幕后揭秘:《玛丽和麦克斯》与《蜗牛回忆录》联映

幕后揭秘:《玛丽和麦克斯》与《蜗牛回忆录》联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初,一场名为“成人童话,高分治愈”的双片联映活动在多个城市悄然展开,将动画导演亚当・艾略特的两部代表作——《》与《》——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活动选择在九月六日举行,其最显著的亮点在于,这是国内首次为同一位导演专门策划的双片联映场次,旨在通过集中展映,完整呈现这位独特艺术家的创作脉络与精神世界。导演亚当・艾略特,这位早已凭借《裸体哈维闯人生》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创作者,更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位两次荣获动画界至高荣誉——法国安锡国际节水晶奖的导演,其地位与成就毋庸置疑。
此次活动的互动环节设计颇具匠心。导演本人通过实时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十八个城市、共计二十九个放映场地的超过两千名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种跨越地理阻隔的对话,使得即便远隔重洋,观众也能感受到创作者的温度,亲耳聆听他分享影片背后的故事与思考,极大地增强了观影体验的沉浸感与独特性。
幕后揭秘:《玛丽和麦克斯》与《蜗牛回忆录》联映-1
两部影片虽故事各异,但其内在的“成人童话”气质却一脉相承。它们都摒弃了商业动画常见的炫目特效与快速节奏,转而采用一种更为沉静、细腻的叙事方式,画面呈现出独特的手工质感,情感表达则力求真挚而克制。这种风格在《蜗牛回忆录》中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并获得了业界与观众的双重认可。该片在豆瓣平台获得了八点四的高分,更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超过七十项重要奖项及提名,其中包括斩获二零二四年第四十六届安锡国际动画电影节的最佳动画长片奖,以及获得二零二五年第九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殊荣,充分证明了其卓越的艺术价值。
《蜗牛回忆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背后近乎偏执的匠心制作密不可分。这部影片的完整制作周期长达八年之久,更令人惊叹的是,它全程采用纯手工制作,坚决摒弃了任何形式的CGI(电脑生成图像)、电脑生成技术或时下流行的AI辅助技术。整个制作团队手工搭建了超过两百个精细的场景,制作了超过一百个形态各异的黏土人偶。其中,单个结构复杂的黏土人偶,其制作过程可能就需要耗费工匠数周的时间,成本估算高达约一万美元,这种对细节近乎极致的追求,赋予了影片无可复制的物质纹理与生命气息。
幕后揭秘:《玛丽和麦克斯》与《蜗牛回忆录》联映-2
在视频连线的交流中,亚当・艾略特阐述了他的核心创作理念,可以概括为“变的是故事,不变的是真诚”。他始终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个体,致力于挖掘并讲述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内在张力的生命故事,试图通过动画媒介传递出人在世间挣扎求存时所感受到的温暖瞬间与不屈的坚持精神。他的早期作品《玛丽和麦克斯》,描绘了一段发生在地球两端、素未谋面的笔友之间,基于书信往来的深厚情感羁绊与灵魂层面的深刻共鸣。而新作《蜗牛回忆录》则更进一步,将视角对准了一系列带有各种“不完美”印记的角色——他们或身体存在残缺,或内心背负着创伤后的阴影。影片通过这些角色的旅程,深入探讨了分离的痛楚、控制的欲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力感等沉重主题。然而,故事的最终指向并非沉沦,而是试图传递出一种在认清并接纳了自身所有缺陷与生命局限之后,依然能够积蓄力量、勇敢向前的积极人生态度。
互动过程中,一个温馨的花絮是导演亚当・艾略特特意手持着《蜗牛回忆录》中核心角色——蜗牛格蕾丝的实体黏土人偶,以及他那座象征着电影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奥斯卡奖杯出现在镜头前。这一举动瞬间拉近了他与现场观众的心理距离,使得这位屡获殊荣的导演形象变得更为亲切、可感。那个精心制作、充满细节的黏土人偶,不仅是一个电影道具的展示,更是其八年匠心与无数心血的微小而具体的象征,无声地诉说着对手工艺术的坚守与热爱。
这次双片联映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两部电影的简单叠加放映。它通过精心策划的展映与深度的导演交流,系统性地向观众揭示了亚当・艾略特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与深入骨髓的匠人精神。无论是《玛丽和麦克斯》中跨越重洋的笔友情谊,还是《蜗牛回忆录》中对不完美自我的艰难接纳,影片都以其质朴的手工质感为载体,包裹着最为真挚动人的情感内核,为在现代生活中时常感到疲惫与疏离的成年观众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慰藉与疗愈。它们深入探讨了关于孤独个体如何建立连接、如何在创伤中成长、以及最终如何与不完美的自我和解并继续前行这些具有普遍性的生命议题,引发了观者广泛的共鸣与深思。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