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好莱坞首映低调举行:外媒报道迪士尼缩减规模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迪士尼这次搞的真人版《白雪公主》真是摊上大事了!从主演到剧情再到宣传策略,几乎每个环节都在网上被喷成筛子。最近爆出来的消息说,他们连好莱坞首映礼都要缩水——原本该有的预热派对和媒体放映会统统砍掉,红毯环节估计也热闹不起来了。
这事儿得从两个女主角身上说起。演白雪公主的瑞秋·泽格勒去年在采访里简直放飞自我,说1937年的原版动画”过时得离谱”,还吐槽王子跟踪白雪公主的情节放现在就是性骚扰。这话直接把老粉们惹毛了,社交媒体上#NotMySnowWhite(不是我的白雪公主)话题刷了好几个月。更绝的是这姑娘政治立场也够刚,公开骂特朗普支持者”反智”,搞得保守派观众集体抵制。现在迪士尼怕媒体逮着她问这些,连首映礼采访都只放摄影师进场,跟防贼似的。
再说演坏皇后的盖尔·加朵,这位”神奇女侠”去年在ins上发”我为我的国家以色列心碎”,立马被巴勒斯坦支持者冲了评论区。最近加沙冲突升级,推特上已经有人号召抵制所有她参演的电影。迪士尼现在头大得很,首映礼要是搞大了,指不定现场能冒出什么抗议活动。
最魔幻的还得数”七个小矮人”的改动。原版里这些采矿小矮人多可爱啊,结果新版非要改成”七个神奇生物”,说是要避免身高歧视。结果被残疾人权益组织反手一个举报,说你这不还是变相歧视吗?网上段子手都笑疯了:”下次是不是该把南瓜马车改成电动轮椅?”更打脸的是,这片子制作成本飙到2.69亿美元(约合19亿人民币),比《阿凡达2》烧钱还狠,现在宣传却要装孙子,迪士尼财务部怕不是要哭晕在厕所。
其实这破事儿早有苗头。去年瑞秋试镜视频流出的时候,老粉就发现新版白雪公主居然不会做家务了,还加了段”我要当女王”的宣言。当时就有影评人毒舌:”这哪是白雪公主,根本是白雪政委。”现在看迪士尼这么怂,估计自己心里也虚——上周《美国队长4》试映口碑扑街,要是《白雪公主》再翻车,今年财报可就真没法看了。
要说最惨的还是普通观众。我朋友在迪士尼内部工作的发小透露,现在公司高层分成两派:一派觉得”政治正确过头了”,另一派坚持”必须紧跟进步潮流”。结果就是电影里既要保留”真爱之吻”的传统设定,又要塞进去”女性独立”的新台词,预告片里白雪公主举着剑的样子活像女版阿拉贡,看得人直犯尴尬癌。
洛杉矶本地的影院经理跟我吐槽:”现在每天接到的投诉电话里,一半是问为什么选拉丁裔演白雪公主,另一半骂为什么不让拉丁裔演员唱西班牙语版主题曲。”最绝的是有家长组团抗议,说新版预告里魔法镜子的特效太恐怖,会吓坏小朋友——合着您家孩子看《冰雪奇缘》里雪怪吃人就不怕了?
不过话说回来,迪士尼这波操作也算求仁得仁。当年他们靠着《小美人鱼》黑人选角赚足了话题度,现在《白雪公主》玩脱了纯属活该。我采访的影视特效师透露,光给瑞秋·泽格勒P白皮肤就多花了300万美元预算,结果现在宣传时连红毯都不敢铺,真是讽刺他妈给讽刺开门——讽刺到家了。
现在好莱坞圈内都在赌这片子能不能回本。要知道去年《小美人鱼》靠海外市场勉强保本,但中东国家这次很可能禁映《白雪公主》。更魔幻的是,迪士尼为了安抚LGBTQ群体,据说给”神奇生物”里加了同性恋角色,又被保守派媒体追着骂。这让我想起纽约大学电影系教授说的那句:”当你想讨好所有人时,往往会把所有人都得罪光。”
首映礼当天最有意思的细节是:所有媒体通稿都被要求重点强调”全新改编”四个字,摄影师拍的红毯照片要先给公关审核才能发。结果《综艺》记者偷偷爆料,说瑞秋·泽格勒全程躲在化妆间没出来,盖尔·加朵的采访时间严格控制在90秒。倒是那几个演”神奇生物”的配角成了香饽饽,因为他们的合同里压根没写要应对敏感话题的条款。
散场时我看到迪士尼CEO鲍勃·艾格的黑脸都快赶上坏皇后了。也难怪,这片子要是砸了,后面还有《海洋奇缘》《魔发奇缘》一堆真人改编项目等着呢。现在推特热搜已经出现#BoycottDisney(抵制迪士尼)的标签,底下最火的评论是:”建议迪士尼下次直接翻拍《皇帝的新衣》,反正他们现在挺擅长拍看不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