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观影活动:导演主创与观众互动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北京大学生遇上西藏草原:那些《援藏日记》里没说出口的震撼
3月13日的北京,空气中还带着初春的寒意,但电影院里却暖意融融。银幕上正在放映《援藏日记》,镜头扫过西藏广袤的草原时,我前排那位穿着传统藏袍的姑娘突然挺直了背脊——后来才知道她是从中国戏曲学院赶来的藏族学生。当画面里出现主角韩松第一次见到狼群时双腿发抖却仍挡在学生前面的场景,整个影厅响起一片抽纸巾的声音。
这片子最狠的地方在于它不跟你讲大道理。范家其饰演的韩松刚到支教点时,那个嫌弃旱厕太臭、半夜打着手电筒找”干净地方”解决内急的狼狈样,活脱脱就是我们这些城里孩子的真实写照。导演陈中阳在映后交流时说,这个细节来自真实支教老师的经历:”他们不会在述职报告里写这些,但这些才是真实的援藏初体验。”
藏族学生们看到韩松教孩子们用矿泉水瓶做简易淋浴器那段时笑得前仰后合。坐在我旁边的羌族姑娘卓玛悄悄说:”我们小时候都这么洗澡,没想到在电影里看到会觉得这么亲切。”而当韩松因为高原反应整夜失眠,却坚持在晨光里带孩子们朗读课文时,现场几位参加过支教的老师突然开始鼓掌——他们太懂那种”头快炸了还要保持微笑”的滋味。
最让我破防的是那场狼群戏。韩松带着三个孩子放学路上遇到狼,这个连鸡都不敢杀的文弱书生,居然哆嗦着举起铁锹挡在孩子前面。镜头在这里特别残忍,给了范家其颤抖的手指一个特写,指甲缝里全是泥,指关节因为用力过猛泛着青白。后来制片人刘海洋透露,这场戏拍了整整三天,范家其的手腕真的扭伤了:”他说要体验支教老师那种孤立无援的真实感。”
映后互动时,那群戏曲学院的藏族学生突然捧着哈达冲上台。有个扎着满头小辫子的姑娘一边给导演系哈达一边哽咽:”电影里孩子们唱藏语歌的调子,和我奶奶教我的一模一样…”说着突然用藏语清唱起来,台下瞬间呼应起一片和声。不知道谁先起的头,主创们和学生们就在台上跳起了锅庄舞,范家其笨手笨脚地跟着踩拍子,把藏族姑娘们的银饰碰得叮当响。
王海祥饰演的老支书有句台词特别戳人:”你们这些飞来的鸟儿啊,待不久就要走,可留下的歌声能在山里响好多年。”散场时看见两个头发花白的观众在走廊里边走边比划:”八十年代我们去支教那会儿,哪有什么淋浴器啊…”突然明白导演说的”传承”是什么意思——那些哈达、歌声、甚至韩松教孩子们做的简易淋浴器,都是飞鸟留下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