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吸血鬼日记》作者病逝,享年66岁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创造了《吸血鬼日记》宇宙的女人走了,但她的故事永远在血液里流淌
三月的加州阳光依旧明媚,但文学界却永远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星。L.J. Smith,那个用文字编织出迷人吸血鬼世界的女人,在3月8日这一天永远闭上了眼睛。66岁,对一位作家来说本该是创作力依旧旺盛的年纪,但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还是带走了她。在加州那家医院的病房里,陪伴她走完最后一程的是她一生的挚爱朱莉・迪沃拉。
你可能没听说过L.J. Smith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知道《吸血鬼日记》。没错,就是那部让无数少男少女熬夜追剧、为斯特凡和达蒙两兄弟疯狂的美剧的原著作者。1991年,当Smith写下《吸血鬼日记》第一部时,她可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在二十年后掀起全球范围的吸血鬼热潮。
让我们回到那个还没有Netflix的年代。Smith笔下的埃琳娜・吉尔伯特可不是电视剧里那个优等生乖乖女,原著中的她是个金发碧眼的校花,性格更加张扬叛逆。而塞尔瓦托兄弟的设定也大不相同——达蒙最初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斯特凡才是那个忧郁深情的男主角。这些设定在后来被电视剧改编时都做了大幅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Smith最初创造的这个三角关系框架,让整个故事有了无限可能。
Smith的创作生涯远不止《吸血鬼日记》这一部作品。《秘社》系列描绘了一群年轻女巫的故事;《夜世界》构建了一个各种超自然生物共存的平行宇宙。她特别擅长刻画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抉择,总是能把超自然元素与青春期情感完美融合。记得《秘社》里有这样一幕:主角卡西在月圆之夜第一次感受到体内涌动的魔力时,那种既恐惧又兴奋的复杂心情,被Smith描写得淋漓尽致——”就像有千万只蝴蝶在血管里振翅,既美丽得让人窒息,又可怕得想要尖叫。”
与许多一夜成名的作家不同,Smith的创作之路走得并不轻松。在《吸血鬼日记》走红前,她已经默默写作多年,经历过无数次退稿。她曾在采访中提到,早期创作时常常要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在深夜坚持写作。这种坚持最终换来了回报——她的书在全球卖出超过700万册,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Smith的个人生活同样充满故事性。她与伴侣朱莉・迪沃拉相伴数十载,在那个同性恋权益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年代,她们的爱情需要更多勇气。迪沃拉不仅是她的生活伴侣,也是她创作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者。据说《吸血鬼日记》中邦妮这个角色的设定就部分参考了迪沃拉的性格特点——坚强、聪慧且富有同情心。
在得知Smith去世的消息后,许多书迷自发组织悼念活动。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十几岁时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吸血鬼日记》的经历;有人晒出已经翻得卷边的原版小说;更有人cos成书中角色前往她的纪念地献花。这些举动无不证明Smith创造的角色已经深深烙印在一代读者的成长记忆中。
如今,当我们回望Smith笔下的世界,会发现她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让超自然的故事拥有了真实的情感内核。《吸血鬼日记》表面讲的是吸血鬼的爱情,实则探讨的是永生与道德、欲望与克制、亲情与背叛这些永恒命题。就像她笔下的人物总在人性与超自然属性间挣扎一样,Smith自己也一直在与疾病抗争,用文字对抗生命的无常。
加州的夕阳又一次染红了天际,但属于L.J. Smith的传奇永远不会落幕。每当有人翻开《吸血鬼日记》,每当新的观众点开那部改编剧集,她的故事就会在另一个人的血液里重新流淌起来。这大概就是一个作家能获得的最好的永生方式——不是靠吸血鬼的尖牙,而是靠那些打动人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