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黄昏恋引关注,3.1亿人需求如何被察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我的后半生》:当老年相亲遇上流量狂欢
“老沈啊,你这把年纪了还折腾啥?”张国立饰演的退休教授沈卓然在《我的后半生》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这位丧偶多年的知识分子,在儿女的”鼓励”下踏上了相亲之路,结果遇到的不是图他房子的”物质老太”,就是把他当免费保姆的”精明阿姨”。这部剧开播没几天就冲上收视榜首,全网播放量破了4亿,可豆瓣上5.4的评分又明明白白写着:观众吵翻了。
## 老年版”非诚勿扰”惹争议
沈教授第一次相亲是在公园相亲角,梅婷演的女方直接问:”你现在退休金多少?房子写谁的名字?”这段戏在微博上被剪成了短视频,转发量惊人。有人觉得真实——”现在老年人相亲比年轻人还现实”;也有人骂离谱——”把老年女性都塑造成拜金形象”。剧中还有个情节,佟大为演的儿子偷偷给老爸注册了相亲网站,结果引来一堆骗子,老爷子差点把养老钱搭进去。
编剧说故事改编自王蒙的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可原著粉不买账:”小说里对老年心理的细腻描写全没了,只剩狗血剧情。”确实,第五集里沈教授和相亲对象在广场舞现场battle的桥段,怎么看都像为了制造话题硬加的。有观众吐槽:”导演是不是觉得老年人谈恋爱好笑?我们父母那代人看了该多难受。”
## 银屏上的白发浪潮
不过话说回来,能看见60多岁的主角谈情说爱本身就是进步。记得前些年电视上老人不是卧病在床就是催婚催生,像《桃姐》里叶德娴演的那种有血有肉的老年角色太少了。这两年突然冒出来不少老年题材,《老闺蜜》里五个老太太组团旅游,《三叉戟》三个老警察重出江湖,就连微短剧都盯上银发群体——某平台《闪婚老伴是豪门》单集点击量破千万,评论区清一色”阿姨粉”的留言。
做老年剧的导演跟我说过掏心窝的话:”最难的不是找投资,是怕年轻人不买账。”现在视频平台搞的”银发剧场”其实挺聪明,我妈就爱在爱奇艺上看《父母爱情》重播,一个月能贡献几十块会员费。数据显示,中老年用户付费率比00后还高,只是以前没人专门做给他们看的内容。
## 当流量遇上皱纹
但问题也跟着来了。有部微短剧让老太太穿着JK制服跳宅舞,弹幕都在刷”辣眼睛”;还有剧把阿尔茨海默病拍成搞笑梗,被医学专家挂微博批评。某平台负责人私下说:”我们知道有些情节夸张,可数据证明这样传播快啊。”这话听着耳熟不?跟当年雷剧横行时一个调调。
《我的后半生》里其实有段很戳心的戏:沈教授在亡妻墓前自言自语:”要是你在,我哪用受这些委屈。”没有BGM煽情,就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说话,弹幕突然安静了。这种瞬间在剧里太少,大部分时候都在折腾相亲闹剧。有场戏是老爷子被相亲对象骗去保健品讲座,本来可以深挖老年诈骗的社会问题,结果变成夸张的追逐戏,可惜了。
## 我们该如何老去
我采访过北京某老年大学的学员,有位阿姨的话印象特别深:”我们看剧不是要看自己多惨或多搞笑,就想知道怎么活得有尊严。”这话点醒了我。老龄化社会都来了,3.1亿老年人不是数字,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的不只是《金色梦乡》式的鸡汤,也不该被《乡村爱情》里刘能那样的角色代表。
《飞越老人院》里老人们偷跑出去看海的勇气,《相爱相亲》里姥姥守着孤坟的执着,这些才是中国老人真实的模样。听说有剧组开始邀请老年观众参与剧本讨论,这路子就对了。毕竟谁都会老,今天我们怎么拍老人,明天年轻人就怎么看待老去的我们。
最后想说,看见沈教授在剧终时独自散步的背影,突然想起我爸退休后也总在小区长椅上发呆。可能老年题材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年轻人停下刷短视频的手指,认真想想:那个坐在阳台晒太阳的老人,他的人生后半场,不该只剩等待。